陳至立被胡錦濤親信踢走 官媒省略其名

【新唐人2015年08月25日訊】(新唐人記者唐迪綜合報導)日前,被外界稱為胡錦濤的「人事女總管」沈躍躍,正式出任中國婦女研究會第四屆會長。婦女研究會前一任會長——被稱為江澤民鐵桿舊部的陳至立,至此卸下了最後一個中共官方職務,被徹底踢出了政治檯面。外界發現,沈躍躍在就職發言中,提及前三位婦女研究會會長時,對陳至立的用詞明顯與另兩位迥異,而且喉舌媒體在報導相關消息時,對陳也隻字不提。

陳至立被踢出中共政治圈

8月23日,中國婦女研究會第四屆會員大會在北京召開。原中組部常務副部長沈躍躍接替陳至立出任婦女研究會第四屆會長。

資料顯示,現年58歲的沈躍躍是浙江寧波人,上世紀80年代,先後擔任共青團寧波市委書記、共青團浙江省委書記,後來歷任紹興市委書記、浙江省委組織部部長、安徽省委副書記。2002年11月上調中央組織部,擔任副部長;次年4月起,兼任人事部副部長。2007年5月,升任中組部常務副部長(正部長級),成為時任總書記的胡錦濤的「人事總管」。

2012年11月,沈躍躍連任中共第十八屆中央委員。在2013年3月擔任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順利躋身黨和國家領導人行列,並在同年5月坐上了全國婦聯主席的位置。

海外媒體報導稱,沈躍躍在這次的就職講話中不僅提到習近平,而且還提及前三任會長彭佩雲、顧秀蓮和陳至立,但稱謂卻明顯親疏有別:沈躍躍稱彭佩雲和顧秀蓮為「大姐」,而稱陳至立「同志」。新華網、人民網等喉舌媒體在報導相關消息時,無一提及身為中國婦女研究會第三屆會長的陳至立。

輿論認為,近期北京當局掌控的喉舌媒體對老人干政的高調批評,已凸顯出當局與江澤民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激化的症狀。作為江澤民的鐵桿舊部,陳至立的政績不但一向乏善可陳,而且聲名狼藉。

陳至立是江澤民「鐵桿知己」

海外媒體曾披露,陳至立當年曾與江澤民大兒子江綿恆同在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工作。江澤民任中共上海市委書記後,在江綿恆的引見下,陳至立與江澤民一拍即合,相見恨晚。1988年,陳被江委以上海市委宣傳部長的「重任」。

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發生前,時任中共上海市委書記江澤民力主鎮壓民主運動。江澤民整肅上海《世界經濟導報》事件成為上海1989民運的焦點。當時主管上海宣傳部門的陳至立也積極參與對導報及其總編輯欽本立的鎮壓。

1989年5月江進京,時任中共總書記趙紫陽嚴厲批評江處理導報事件不當,江感到大禍臨頭。回上海後失魂落魄,上海幫亂作一團。陳至立向江表示:中央怪罪下來,她一個人把責任全攬下來。

陳至立在上海時以整人著稱,據《導報》駐北京記者張偉國說,六四鎮壓後,《導報》所有人員被遣散,陳至立還特別下了條命令,不許導報的人再從事新聞工作,不能再去當記者。

1997年8月,陳至立在江澤民的大力提拔下,升任國家教育委員會黨組書記、副主任;並在一年後,被任命為改組後新設立的教育部部長;2003年,晉陞為主管教科文體的國務委員,成為國家領導人。然而,她所推行的教育產業化政策不得人心。

輿論普遍認為,教育界應該是一塊凈土,但陳至立卻推銷所謂的「長遠經濟眼光」,搞「教育產業化」。使中國的學校成了骯髒生意的交易場,教育界亂收費現象愈演愈烈,偽造文憑,花錢買文憑等事情層出不窮。

陳至立主管教育部七年,不擇手段摧毀中國本來已經十分薄弱的教育體系,採用一切手段毒害青少年。教育改革混亂,教學質量倒退,教風學風渙散墮落。嫖、賭、抄三風充斥校園。

江澤民出賣國土行徑曝光後,2001年12月,陳至立指示教育部篡改歷史,不再稱岳飛和文天祥為民族英雄,把賣國賊李鴻章美化成憂國憂民的愛國者,為「漂白」江的賣國行徑做輿論準備,招致社會各界的激烈反對。

陳至立聲名狼藉 醜聞連連

2012年11月11月14日,中共十八大閉幕式沒有直播,有傳聞說,是因為中委選舉投票結束後,吳儀、陳至立倆人「火拚」了,會場大亂,導致對外公布名單的延遲。雖然此說法一直沒有得到中共官方的證實,但在大陸微博上卻一度流傳著相當逼真的打架細節。

當時有微博原文這樣寫道:「14日,十八大閉幕式在吳儀和江賊抿老姘頭婦聯主席陳至立的全武行中閉幕。吳儀聽到宣讀的中央委員名單時,就知道政治局常委會有誰,對於江系又往名單里塞私貨,實在憤怒至極,罵『婊子』雖然聲音不高,但綽號『婊子陳』的陳至立馬上對號入座,蹭出火來。江想拉偏架,但站起來成問題,只好敲桌子」。

14日當天下午,在大陸新浪微博實名認證為「美林國際(香港)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劉芮東」也曾發微博稱「會後確實有人打架!記者朋友不能拍!」

有海外媒體稱,其實,中共官員里很多人都很看不起陳至立,背後給她起的綽號是「婊子陳」。

新華網北京10月20日以《陳至立會見俄羅斯客人》為題,發表了兩句話的新聞,沒有圖片。

第一句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至立20日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以主席科薩切夫為團長的俄羅斯國家杜馬國際事務委員會代表團。」

第二句,也是最後一句,報道是「俄羅斯客人是應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邀請訪華的。」

海外輿論評價說,一切盡在不言中。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