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韓國電影《辯護人》 成中國寫照

【新唐人2015年08月03日訊】韓國電影《辯護人》以韓國80年代軍事獨裁時期的釜山為背景,講述一名普通律師為「釜林事件」受害學生進行辯護,進而投身人權運動的故事。電影主題以律師的轉型,呈現韓國的轉型,以律師的精神歷程呈現韓國民主化的崎嶇血路。有網友感嘆,影片《辯護人》和當今的中國現狀,竟是如此相似。

電影《辯護人》以1980年代發在釜山的「釜林事件」為背景,描述當時靠著兵變上台的全斗煥,執行軍事獨裁、壓制民主,四處搜捕異議份子。那時韓國普遍出現要求民主的學生運動,全斗煥政府對他們冠上莫須有的「赤色份子」罪名,非死即「關」。

劇中男主角宋佑碩高中畢業後,為了生活努力考取司法資格並成為律師。他不關心政治,也和其他人一樣,認為搞運動的學生都是給國家添亂,對於被灌輸的報導,一概接受毫不懷疑。

「你媽媽辛苦賺錢供你上學,你可不能參加示威,那可是要遭天譴的。大人跟你說話呢,怎麼都不回答呢?」

「如果參加是為就要遭天譴,那些逼得大家不得已進行示威的人們,該得到甚麼懲罰?」

宋佑碩在還沒考上律師之前相當落魄,曾接受小飯館老闆的幫助,度過困頓的生活。考上律師之後,宋佑碩不忘恩情常常到飯館光顧。

有一天,飯館老闆娘的兒子鎮宇突然失蹤了,在宋佑碩的幫助下,兩人在看守所見到了遍體鱗傷的鎮宇,他被警方以危害國家安全罪秘密逮捕。

原來鎮宇與其他數名同學一起組讀書會,讀的是英國籍作家愛德華.卡爾的書,卻被國安人員當作赤色份子逮捕,鎮宇等人受到嚴刑拷打折磨被迫寫下了自白書。

當宋佑碩律師看到向來文靜乖巧的醫科大男孩鎮宇,受盡非人刑訊虐待,被作為罪犯移送法庭時,心底的良知和憤怒爆發了,他決定冒著被當局報復的風險,在不公正的法庭上為這群大學生辯護。

「在這種市民無法行使自己法律權利的時候,作為法務人員,我更應該走在最前面,這才是真正的法務人員的義務。」

宋佑碩律師出庭為受害者做無罪辯護,警察以法庭沒有座位為由,拒絕家屬進入旁聽,宋佑碩律師只能單槍匹馬對抗整個國家機器。他四處收集證據,法庭上幾場精彩的辯護堪稱影片的最大亮點。尤其是與警察長對峙的那一幕,國家到底意味著甚麼?

「國家即國民,但是證人毫無法律依據,一味強調國家安保就把國家鎮壓賤踏在腳下,證人所說的國家,只是強制取得政權的一小部份。」

為了抗議法庭的不公,宋佑碩律師成為民主人士、異議份子開始了街頭抗議。因為他為學生辯護的正義之舉,也贏來業界的共鳴和聲援。

當政府以所謂違反集會與示威的法律對宋佑碩律師提起公訴,代表辯護的律師說,因為自願申請幫他辯護的律師太多,為了確認辯護律師是否出席,請審判長當場點名。這一天全釜山142名律師中有99名律師出席法庭。

或許因為這部電影的劇情,也是當今中國的真實寫照。劇中的宋律師對集權政府的抗爭、出擊,也像中國被抓捕的維權律師一樣,影片觸動了人們內心對公義和良知的嚮往,也受到了大陸律師們的推薦。

時評人羽戈在一篇文章中寫到,觀看此片幾度落淚。如果你是法律人,一定要去看《辯護人》,你會在電影當中找到自己,並在現實當中找到方向。如果你不是法律人希望你去看《辯護人》,當你的身邊出現了宋佑碩式的律師,請理解他、支持他、善待他。

有大陸網友則說,「如果在影院看這部電影我會起立鼓掌,只是不知道有生之年有沒有在中國影院看到這樣電影的機會。」

2013年12月18號《辯護人》在韓國上映。2014年2月13號釜山地方法院對「釜林事件」二審宣判,改判被告人無罪,此時距離一審已達33年之久。電影的結局也應證了這句話「正義永遠不會缺席,最多只是遲到。」

編輯/黃億美 後製/郭敬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