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倚仗一大法寶 「做不到的事」也能做到

【新唐人2015年06月30日訊】(新唐人記者唐美華綜合報導)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上任後,面對中共內部的腐敗現狀,不得不打出反腐大旗。據媒體披露,過程中習近平王岐山經過反對派勢力的百般阻攔,還好,習近平有一法寶,倚仗其專門處理一些很棘手的事情。

習近平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三個最高職務後,先後在「深改領導小組」、「國安委」、「網安領導小組」和「軍改領導小組」等多個非常機構中均擔任一把手,一度引發外界熱議。

6月29日,東網發表評論文章說,全世界都知道,當今中共最高領導人的口號是中國夢,實現中國夢的方法之一,是成立「小組」。習近平喜歡小組,他在身兼中共主席、國家主席和兩個軍委主席以後,還成立了十個小組,親任組長。

他把女兒從美國召回,幫他打理網際網路上的輿論工作,出面的也是一個神秘的「學習小組」。

為什麼這麼喜歡「小組」?習總書記看到了小組的power,power以小組的形式更好使,更有效。在正常情況、一般情況下做不到的事情,小組就能做到。

去年,美國《世界日報》發表文章,文章中指出,習近平在擁有三大頭銜,即中共黨、政、軍權力「一把抓」後,為何還成立領導小組,並親任組長或主席呢?報導說,這是因為中共總書記、國家主席和軍委主席三個頭銜雖大,卻不能確保習擁有終極決策權,也不能確保政令能出中南海。

尤其中共中央政治局25名委員已成各種利益集團代表,政治局常委則演變成「割據」格局和分贓政治的象徵,習近平若不想重蹈「胡溫時代」空轉十年的覆轍,或許只能通過「小組治國」模式,將權力具體化,以擁有最後的「拍板權」和「裁決權」。

而現有的中共決策模式,即由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決策、政治局常委分權管理模式,已成為他打破利益集團系列改革的阻力,但廢除政治局會議決策模式又遙不可及,因此他決定另起爐灶,設立幾個享真正實權的「領導小組」,從而使政治局會議和常委分權管理模式形同虛設,或許,這是最容易辦到的權宜選擇。

報導說,習近平的「小組治國」思路,與前中共中央總書記趙紫陽智囊吳稼祥的思路不謀而合。吳稼祥說,中共已有的權力結構是〝存量政治〞,不能輕舉妄動隨便廢除,因為「你不知道其中連著誰的筋、結著誰的骨,傷筋動骨,必遭報復」。吳認為可行辦法,是選擇「增量政治」,即不動原來的機構,而新設自己能指揮的機構,例如領導小組、委員會等,這樣,既不會動人家的乳酪,也能達到自己的施政目標。

所以,無論在中共黨、政、軍擔任什麼職位,只有進入這些小組,才算進入了真正的權力核心。憑藉這些小組,習近平再也不需要像江澤民那樣,需要別人封他「習核心」頭銜,就能順理成章擁有幾乎所有領域的重大事務的至高無上決策權。

不過,「小組治國」的弊端也顯而易見。中國問題觀察者鄧聿文在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發表文章《「小組」治國》指出,「小組機制」並不是中國政治的優勢,恰恰相反,它是國家治理尚未現代化的表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標誌之一,就是國家機構職能的正常化。一個政府機構如果不能正常履職,其管理勢必是不合格的,其存在的必要性也值得懷疑。眾多「領導小組」的存在,勢必會干擾常規政府部門的履職;或者說,正是因為常規政府部門喪失了管理能力,才要成立這麼多「領導小組」。從這個角度看,「領導小組」的膨脹,本身是國家治理能力低下的產物。

前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專家高文謙近日對BBC中文網表示,中共現在已進入風燭殘年,百病纏身,來日無多。習近平上台前對中共的現狀是很清楚的,知道共產黨深入骨髓的腐敗已經失去民心,中共面臨生死關頭。

外界建議,習近平最好的選擇就是拋棄中共體制,實現民主,才能真正贏得民心的支持。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