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沉船真相被掩蓋? 龍捲風之說遭巨大質疑

【新唐人2015年06月03日訊】(新唐人記者文翰)「東方之星」長江遭遇傾覆事故,已引起海內外高度關注。儘管目前官方的搜救還在繼續,但船難現場仍有4百多人被倒扣在江面下生死未卜,而中共官方對此次慘烈的重大安全事故發生原因仍然沒有統一和確切的說法。同時,被媒體普遍報導的「龍捲風導致翻船」之說,亦遭到外界強烈質疑。

中國時報的報導指出,針對事故原因,官方說法存在一個明顯的矛盾,湖北官報一度為「因風大雨造成沉船」的報導道歉,晚間,又有氣象專家指,「沉船江段事發時段發生12級以上龍捲風,持續15至20分鐘。」據知,大陸中央氣象局這一消息是經綜合分析得出的。

但該說法迅即遭到外界強烈質疑。

《星島日報》援引航運專業人士的說法表示,除非是非常罕見的天氣現象,否則一般內陸陣風要將一艘2000多噸的客輪吹離航線並傾覆是不可能的,因此也不排除船長操作失誤將船的橫面迎風導致傾覆的可能性。

《楚天都市報》的報導指出,「東方之星」的最後航線圖顯示,「東方之星」在出事前的航速為6節。在出事當晚9時31分,輪船航向從原有的23°轉向至131°,表明其發生明顯偏離原有航線,向後方掉頭的動作,疑船長曾掉頭。而在事發時的水域,還有多艘船在航行。

航運業人士表示,該船行駛過程中突然掉頭除了人為避風原因外,也可能是該船失去動力被強風吹襲偏離航線。

此外,根據大陸中央氣象局官方網站對龍捲風的分級劃分,大陸採取的龍捲風的分級是由藤田級數劃分,由芝加哥大學的美籍日裔氣象學家藤田哲也於1971年所提出。這套龍捲分級法被稱為「藤田級數」(F-scale),國內也有氣象學者直譯為「富士達龍捲分級法」。2004年科學家對其進行修正,形成「改進版藤田級數」(Enhanced F-scale),並於2007年啟用。該分類法將龍捲分為6級,從EF0級依次到EF5級。

根據該劃分標準,被稱為「溫和龍捲風」的EF-0級龍捲風,其最大風速29-38米/秒,即風力達到11-13級;其出現幾率約29%,受害狀況程度輕微,表現為:煙囪,樹枝折斷,根系淺的樹木傾斜,路標損壞等。

然而,根據大陸中央氣象局發布的沉船江段天氣實況顯示,6月1日21時06分,監利縣出現最大瞬間風速每秒僅9.2米。22時03分,監利縣東南方向靠近長江邊的尺八自動氣象站(距出事點約35公里)最大瞬間風速也只達到每秒16.4米;21至22時監利站雨量64.9毫米。

從中共官方公佈的數據顯示,事發當時的風速僅有最低級別龍捲風的一半左右,外界觀察據此質疑:如此低的風速,是否能夠被定義為真正意義上的龍捲風?

根據《湖北日報》引述長江海事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東方之星」大型豪華游輪系突遇龍捲風,在一兩分鐘之內傾覆倒扣在水中,當時船上大多數人都準備休息,因此,事故發生時該船沒有向外發出任何求救信號。

該說法亦遭分析人士質疑,以EF0級龍捲風造成陸地「折斷樹枝、損壞路標」的災損評估標準,事發當時的風速更低,其損害力是否具備將一艘2200噸排量的大型遊輪在短短一兩分鐘之內吹翻的可能?

或許正是諸多蹊蹺疑惑之處的存在,讓大陸官方對「龍捲風說」亦開始表態謹慎。6月2日15時05分,大陸中央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張祖強中央氣象局的發佈會上表示:對於沉船事故,現在仍不確定發生了龍捲風,但可以肯定發生了強對流天氣,中央氣象局已組成專家組趕赴湖北,進一步分析判斷是否出現了龍捲風。

「東方之星」重大傾覆事故的真實原因究竟為何,或尚待相關部門進一步的調查。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