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定性變了 周薄是「反黨集團」?

【新唐人2015年03月23日訊】令世人矚目的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案,並沒有因為他被判刑而終結,相反,最近中共放出了他的新罪名,大部分評論認為,這個新罪名表明,薄熙來和他的政治盟友周永康搞反黨集團、篡黨奪權。從當初中共當局刻意把薄熙來「去政治化」,以經濟罪判刑,到目前的周、薄的篡黨奪權,中共當局到底甚麼用意。請看以下分析報導。

由中紀委主管的《中國紀檢監察報》,3月17號刊發最高法院院長周強的文章,首次提出周永康、薄熙來從事「非組織政治活動」。

18號,中共最高法院發佈2014年度工作報告,報告中重申,要「教育幹警充分認清周永康、薄熙來等人踐踏法治,破壞黨的團結,搞非組織政治活動的嚴重危害。」

微信公號(XXDAGUO)「學習大國」做獨家解讀說,非組織政治活動是非組織活動的「升級版」,是具體細化的活動行為,同時踩到反黨叛黨的底線了。

「學習大國」認為,此前落馬的石油系的蔣潔敏、王永春、李華林,秘書系的冀文林、郭永祥,四川系的李春城、李崇禧以及政法系李東生、武長順等,都是這一組織的人。

中共當局的這一態度變化,引起外界關注。

《北京之春》雜誌主編胡平:「儘管我們早知道,薄熙來、周永康被打倒主要是政治問題,不是經濟問題。但是在過去,當局都是以經濟的罪名把他們打倒的。」

不過,《北京之春》雜誌主編胡平認為,所謂「非組織政治活動」這種提法其實並不新鮮,它就是毛澤東時代流行的「篡黨奪權」和「反黨集團」說法的翻版。

中共此前在對薄案的審理過程中,竭力避免向政治升級。

在2012年3月薄熙來被抓之初,時任中共總理的溫家寶在新聞發佈會上已經提出,這是「路線鬥爭」,但遭到了黨內的極大反對。薄熙來的罪名最後落實為貪污、腐敗與濫用職權。

3年前,胡平也曾在《且看當局如何給薄熙來定性?》一文中提到,薄熙來的問題本來是政治問題,他因為不服氣18大的既定人事安排,向中央叫板。要是在毛時代,那就會給薄熙來扣上「野心家」的帽子,扣上「篡黨奪權」的帽子。

胡平表示,這次中共重提「反黨集團罪」這種指控,表明高層權力鬥爭非常尖銳,這是習近平根據當前形勢下的變通。

胡平:「習近平想通過這種方式,進一步控制共產黨,特別是控制他的這些黨內高級的同僚,因為他有反黨集團這個罪名。另一方面也是可能是他通過這種方式和其他官員做一個切割。」

胡平認為,其中可能還有習近平對中共官員的另一種暗示,那就是:只要你們沒有參加「反黨集團」,你們就比較安全,反腐敗就不反到你那裏。

時事評論員邢天行則認為,這種政治性定性的變化,說明習近平把和周、薄有關的大批官員清洗後,敢於同周、薄背後的勢力叫板了。

時事評論員邢天行:「在政治方面周、薄的罪行拿出來,也是說明他們掌握了話語權。也就是在前一段的清洗過程當中,習近平他作為當局者,他鞏固了他的地位了。」

邢天行說,把周、薄定性政治罪,也為清洗支持周、薄背後的更大老虎,做了輿論上的準備。

旅居美國的作家、社會學者何清漣在《周、薄之案為何回歸政治罪?》一文中認為,周、薄的後臺,目前就指向了被媒體冠以「慶親王」之稱的曾慶紅。因為無論是中紀委那篇《大清「裸官」慶親王的作風問題》,還是曾慶紅前秘書施芝鴻,3月5號在中共「兩會」上就「慶親王」一事發飆,都表明曾慶紅本人目前處境不妙。

何清漣指出,周、薄案件起因就是因為薄熙來想獲取政治權力,發現通過「組織活動」進入政治局常委無望後,開始走上「非組織化政治活動」道路,一步一步走到今天,也不知這個「反黨集團」的雪球最後將滾成多大。何清漣表示,在這場權力鬥爭中,也顯示了民主政治遠遠優於獨裁政治。

採訪/陳漢 編輯/宋風 後製/肖顏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