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村莊重金屬污染 體檢報告被封存9年

【新唐人2014年11月26日訊】廣西大新縣五山鄉三合村常屯村民因鉛鋅礦造成鎘污染,骨痛病長期折磨著。陸媒披露,2005年,對污染事件有過調查和對民眾的體檢報告,但9年過去,土壤修復和驅鎘治療停滯,體檢報告至今秘而不宣,當地稱「信息可能不宜公開」。

陸媒11月25日報導,上世紀50年代一座國營中型鉛鋅礦,在廣西大新縣五山鄉三合村常屯紮根,但50年後隨著礦藏耗盡,留守村屯的人不斷被發現骨痛者。

2001年鉛鋅礦破產前夕,村民與礦上的一紙訴訟顯示,排污渠的廢水漫灌耕地,令稻穀含鎘超標11.3倍。

2005年,大新鉛鋅礦環境污染事件被時任的中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批示,廣西壯族自治區當局組織專家對污染源及當地水、土、農作物調查,衛生廳組織醫療部門對該屯村民體檢。

然而9年過去,土壤修復和驅鎘治療陷入停滯,當時的體檢結果也秘而不宣。據報導,村民在被采空的地面危房中貧病交困,長期骨痛病折磨著,他們手持自費體檢的鎘超標報告各級上訪。

當年組織體檢的廣西壯族自治區職業病防治研究院相關人士,宣稱村民手持的報告並不科學,並聲稱「體檢信息可能不宜公開」。

2013年,廣西某高校教授曾帶學生在常屯隨機選取15個不同年齡段的村民,做鎘污染對居民健康影響的調查分析,結果顯示,有4人骨質增生,11人有骨痛癥狀,10人眼球周圍發現有明顯的棕褐色環,4人身體關節腫大變形。

重金屬在農田蓄積水稻絕收

公開資料記載,中共建政後,廣西437地質隊在常屯發現鉛鋅礦,累積探明鉛鋅儲量近27萬噸,屬中型礦床。1954年,大新鉛鋅礦建礦。大新鉛鋅礦開採時只回收鉛鋅兩種金屬,其餘共生金屬棄置於尾礦,這使得尾礦中鎘的含有量遠高於它在礦石中的品位。

礦區生產區有3條排污溝,一條是從選礦車間引出、專門排放含毒污水的封閉式暗溝,該溝污水直接排入礦區的尾砂庫,在尾砂庫右側有一條明溝,用來排放庫中溢出污水。另有一條排污溝則引入村民灌溉農田所用的「那茗水渠」。

被污水裹挾而來的重金屬在農田裡蓄積,65歲的該村壓民吳仕民回憶,大約在上世紀60年代,村民就發現水稻的收成不好,「長到一截就枯死了。」但村民的抗爭多是以礦里少數的賠償告終。1990年代一次大範圍的水稻絕收後爆發。

1999年,吳仕民召集第四生產小組的200位村民,每人集資280元,將大新鉛鋅礦起訴至南寧地區中級法院。封存於土壤半個世紀的秘密終於被揭開。

此後法院的判決書顯示,經檢測,被污染區稻穀均含有害污染物鎘成分超過國家規定標準11。3倍。

村民的維權實驗以勝訴告終。廣西高院2001年9月判大新鉛鋅礦賠付常屯第四生產小組經濟賠償和土地改良費總計32萬余元,並限大新縣鉛鋅礦3月內按治理好排污設施。

但2001年底,因礦源枯竭,大新鉛鋅礦經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批准破產,直到今年,常屯耕地的重金屬污染源——礦洞地下污水至今未阻斷。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