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平:作為孩子家長 敢不敢不給老師送禮?

小姨子的孩子上小學二年級,前兩天問我媳婦教師節該給老師送啥禮?他們兩口商量了半天也定不下來,我媳婦說那就別送了唄,小姨子大驚失色說:人家都送咱們敢不送?!

出於對老師的尊重,逢年過節學生給老師送些禮物本來是件很平常的事,但現在演變成了強買強賣,老師不得不收家長不敢不送,尤其是年紀小的孩子家長,如果不給老師送禮,擔心自己的孩子在學校受制,禮物送到了心裏才踏實。

兒子今年中考,憑自己的能力考入了心目中學校,但他說的多卻是某某同學父母有關係,化多少多少錢去了哪裏哪裏,十五六歲的一個少年已經滿是滄桑之感,令我夫妻二人心裏很不是滋味,一個無權無勢又沒錢的普通人家,怎麼才能保護好孩子,這成了我們的一塊兒心病。

中國教育領域的唯利是圖已是公開秘密,中秋節前夕,揚州某幼稚園某剛入職教師,在其微博「倩大爺是雙魚座」上炫耀學生家長饋送的大閘蟹,並稱更喜歡人民幣,再次引發公眾對教育腐敗的關注。而它不過是教育領域更為廣泛存在的腐敗現象幾乎微不足道的表現而已。

公知叮咚認為:出於政治上的統一性考慮,中國教育領域被納入了官僚體系,成為權力運行中的重要而特殊的組成部分,經過多年的積澱,它在某種程度上已成為一個「獨立王國」。

原本應是公共服務範疇的教育成為教育管理者甚至教師進行利益尋租的「資源」,而在另一方面它又因教育屬性而被蒙上了一層「神聖」而「純潔」的懸浮物,令人對它產生既不可能也不會腐敗的錯覺,當教育被當作教育管理者和教師的資源來進行利益尋租的時候,人們往往把它歸結為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而不會聯想到腐敗,白言之,不正常的東西成了正常的東西。

正因如此,教育腐敗得到惡性滋長,隱蔽性強,且危害尤巨。對教育領域腐敗的基本評估是,常態化,在教育「工序」的各個環節、由教育衍生的各個方面普遍存在;系統化,教育腐敗的系統性非常高,從教育領域人、財、物的配置和教育管理,到教育教學的全過程,無不存在受腐敗侵蝕的可能性;教育作為公眾十分特殊和強勁的需求,在腐敗產生過程中,就像醫療行業一樣,往往樂於為公眾所接受,並極少將之訴諸公開,更少訴諸法律;教育體系內的反腐敗機構缺乏剛性職能,形同虛設,居其位而不謀其政,甚至成為閒散部門,不作為現象比較常見;教育腐敗,既有顯性的危害,敗壞社會風氣,又有隱性的危害,污染青少年的心靈,說它是禍國殃民亦毫不為過。

教育原本屬於社會公共服務範疇,一旦依附於權利體系,勢必成為教育管理者甚至教師進行利益尋租的「資源」,腐敗難以避免。而教育又關乎到千秋萬代,沒有一淨化的教育環境,孩子怎能成長為棟樑之材?(有刪節)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