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又一情節發現重大造假

今天又瞄了一眼《鄧小平》,沒有追看。本來想耐著性子看一看,可是因為各種原因,大多都錯過了。今天又瞄了一眼,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本來應該很嚴肅的一部電視劇、領袖劇,大片,怎麼就拍得一點也不嚴肅?簡直就可以說,越來越像一部鬧劇了。理由就是,不真實,拍的都是生活中,幾乎不可能發生的事。簡直類似於廣為垢病的「手撕鬼子」。為什麼手撕鬼子受垢病?因為它太不真實,太不可能。而我今天看到的這段電視劇,憑我的生活經驗,我也認為太不可能發生。且聽我細細說來——

今天我看的這一段,是鄧小平爬黃山。按我對鄧時代我國政治生態的初淺了解,鄧要是真爬黃山,為安全考慮,是一定要對黃山進行戒嚴、清場,甚至封山的。否則,登山的人,來自五湖四海,五花八門,鄧,做為當時咱們國家極為重要的,甚至可以說是頂級領導人,他的安全就很難保證,確實堪憂。想想,鄧的改革開放,確實給絕大多數中國人,都帶來了巨大的好處。但也不能不認識到,同樣也有一部分人,其利益受到損害,對鄧存在誤解、甚至怨氣的人,同樣也大量存在。而且,那個時候,階級鬥爭的弦,還綳得比現在緊得多。在這種情況下,鄧爬黃山,怎麼可能和咱普通人爬黃山一模一樣,登山的群眾,誰想見都可以見,誰上前都不受任何的限制呢?

在這個問題上,我要先講一個我自己的親身經歷。十多年前,我曾經有一段時間,生活中廣州中山大學的校園裡頭。有一天,我在校園的西區,正準備回我住的東區,突然間就發現遠處的路上,有很多警察模樣的人,在遠處設置了一個很大的隔離區。一開始我沒有注意到,還想往前走,就有人攔住了我,示意我不能再往前邊去了。我一看,好多的人,都被攔著,不能再往前走。好納悶,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後來一打聽才知道,原來是當時的教委主任,李嵐清來學校視察。你想想,李嵐清的級別,照鄧得差多遠?而且,校園裡的環境,又比那山上相對好控制。連李嵐清來到校園,都如此地如臨大敵,興師動眾,那鄧小平要是爬黃山,能夠讓任何人,都隨便接近?

這裏頭講了好多。一個是幾個學生,青年人(都叫什麼名字我也懶得查了),登山的時候,就聽其他登山客,說看到鄧小平了。於是,這幾個青年,就躍躍欲試地想追上去,看一看鄧小平。按說呢,這種心理倒是正常。就算我遇到我這樣的情況,我也會追上去設法見一見。可問題是,有沒有人攔著,是不是你想見就能見,這是我絕對懷疑的。正常情況下,是一定會有人攔著你的,要是誰想過去就過去,萬一過去的是刺客,這不僅僅是對領袖的不負責任,這其實也是對咱們國家的不負責任。所以,我認為,幾個青年人,聽說鄧小平也這山上,就追上去,和鄧又是聊天又是合影的,這可能嘛!

還有,鄧小平上山時候,還遇上一個老太太。鄧和這個老太太還聊了許久,還吃了人家的半張餅。從鄧能遇上這老太太,說明這山是沒有封,別人也和鄧一樣,是隨便上的(我覺得,在鄧上山的時候,老百姓也還可以隨便上,這本身就不太可能)。退一步,就算這是真的,那麼,做為大片,理應精雕細琢。那麼,以我對黃山的了解,如果沒有封山,遊客還隨便可以上的話,那麼,這個時候的黃山,人員理應是摩肩接踵,縷縷行行。怎麼可能,除了鄧的那幾個隨行人員,就只有老太太一個呢?所以要是我拍這段,要想拍得像回事,逼真些,起碼,我還得整足夠多的群眾演員,演登山的遊客。而且,上山的有,下山的也得有,而且還得擠擠挨挨才像回事。怎麼可能像劇里演的那樣,除了鄧和幾個隨從,就只有那個老太太呢?鄧和那個老太太聊那麼久,又沒有任何一個人,從旁邊經過,上山或下山呢?

不僅僅是這幾個青年追上了鄧,和鄧合影聊天,後來還有另一撥群眾,也偶遇了鄧,並和鄧一個個聊天,大家爭相和鄧合影,這可能嘛?我相信,正常情況下,如果真有群眾偶遇上鄧,那麼,一傳十十傳百,那時的場面一定會激動人心,人也一定會越擠越多,所以場面一定會比現在演的熱鬧得多。我想,無論是那編劇也好,還是導演也好,這些人,聽說都很優秀,又都是拍片的老手。而且拍這麼嚴肅的大片,盡量把它拍得像那麼回事,拍得逼真些,你們比我,還不容易辦到,或者說,想不到那個層次上去嘛?我說的難道沒有道理嘛?

坦白地說,依我的想法,如果鄧小平真要是爬黃山的話,我想,當時是無論如何,也不敢不封場的。那個時候,也不太如現在這樣講究親民。不封山,不清場,局面確實不好控制,鄧的安全,也確實很難得到保障。誰知道會發生什麼意外呢?我想這些事情,聽說那編《鄧小平》,或者說,指導《鄧小平》的,其中有有極多的機會,零距離接觸到鄧。他們對鄧的安全保衛狀況如何,一定比我知道得多,清清楚楚。這樣鄧小平爬山,幾乎沒有任何安全保障措施的事情,有沒有可能發生,他們應該比我心知肚明。比我清楚一千倍。為了表現鄧小平親民,可以有很多的手段,但如果犧牲真實,或者,不管真實不真實,硬把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寫得有鼻子有眼,那麼,一部失真的電視,就可能把嚴肅的事情,搞得越來越不嚴肅。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說這越來越像一部鬧劇,會不會就有一些道理了呢?

文章來源《博客中國》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