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系統最核心神秘機構 自嘲「地下黨」

【新唐人2014年9月4日訊】中組部,是中共執政系統中最核心、外界眼中最神秘的機構之一,是號稱全球最大的超級HR (人力資源部)。中組部的辦公樓不掛任何招牌,辦公電話沒有列入公開的電話簿,從樓里打出的電話不顯示來電號碼,只有一連串的零……更平添了這個機構的神秘色彩。究竟中組部是如何運作的呢?

全球最大的HR

在離中南海不足一公里的北京西長安街南側,坐落著一幢沒有任何標誌的大樓。就是中共中央組織部的所在地。

據《中國新聞周刊》報導,中組部雖然成立很早,但正規的工作業務和工作秩序,真正成型則要推遲到中共建政后的50年代。

一位曾在中組部工作多年的幹部對《中國新聞周刊》記者說,簡單講,中國的幹部管理體制就是兩條,第一條是「黨管幹部」,第二條是「職務名單表」。各級組織部按「許可權」,管理自己「名單」上的幹部。「直到今天,這套制度基本沒有大的改變。」

有人將中組部比作全球最大的HR(人力資源部),管理著中共號稱的全國8000多萬黨員、大約60萬黨政領導幹部。

《金融時報》曾發表文章形容說,中組部複製了前蘇聯所稱的「權貴階層(nomenklatura),即一份組成共產黨統治階層的黨員「名單」,名單上的人有資格在政府控制的各個領域擔任要職。「制度完全從蘇聯照搬過來,但中共將其發揮到了極致,」廣州中山大學的袁偉時表示。「中國(共)做得更為徹底。(黨)想要領導一切。」

組織部考察了解官員的方式一直沿用一種老式做法:與被考察對象談話。也就是中共官場俗稱的「組織部找談話」。

在談話期間,被考察對象說的每一句話,以及談話時所表現出的態度,甚至一個細微的動作表情,都有可能成為上級任免的依據。

談話中,有時還會讓被考察對象即興寫點東西,如開列一個自己讀過的書目、寫一個簡短的自我評價等等,以儘可能全面、詳細地掌握被考察對象的各方面情況。

另外,座談會,也是組織部門考察了解官員的一種傳統方式。如果當場有突出的表現,則將影響到他日後的使用和提拔。

《金融時報》表示,在中國,所有的對等職位都由黨通過中組部任命。除了少數幾位象徵性的非黨人士任命,擔任這些職務的人士都是黨員。不僅如此,審查過程是閉門進行的;宣布任命時,中組部也不對任命的依據作任何解釋。當中組部否決候選人晉陞時,它同樣秘而不宣。

中共中央政治局成員、各派系集團、中央和省,以及附屬於不同部門和產業的個人,無不竭力把自己人安排在政府機構中具有影響力的位置上。

中共高層領導人長期以來掌握著特定部門和行業的大權。《金融時報》指,科技部門則由黨的前總書記江澤民把持。他撇開了中組部,而將自己的親信安排至高層,並扶植其子擔任上海科技部門要職。

中組部官員如同「隱身人」

中組部一直被認為是中共最神秘的機構之一。它的工作人員極少在公開場合露面,在工作場合,與被考察對象談話也不苟言笑。

曾在中組部工作多年的王軍銜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記者,由於工作需要,他們經常會與省部級領導談話,參加他們的民主生活會,但從不發表任何意見,更不會輕易評價幹部,只帶耳朵、筆記本,聽完就走,不講話,「就像是一個隱身人」。

退休前任福建省人事廳廳長的唐文光,上世紀60年代曾在中組部工作。他對《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回憶說,剛到中組部時,他被安排處理地方上的來信。有一次,他剛準備給地方打電話,就被叫住了。他被告知,打電話前必須先寫一份電話稿,經批准后才能打。

唐文光表示,中組部必須和中共中央保持一致,「在很多時候,中組部的言論就代表中央。沒有授權,我們是絕不能私自發表看法的。」

中組部內部有一套嚴格的紀律制度。所有工作人員的工作筆記都標有序號,用完存檔,離職前全部上交。不同部門之間,互不交流工作。出差去哪裡、找什麼人、辦什麼事,更不能相互打聽。

不過,中組部也有「高調」的時候,那就是出席幹部的任免大會。

一般而言,各省市區一把手的任命,都會有一位中組部的副部長到場。每年「兩會」后,是地方領導的換屆期,也是中組部領導最忙的時候。

公眾能夠與北京中組部聯繫的唯一方式,就是通過其唯一列出的號碼12380(該號碼有一段錄音)或是網站,報告任何「組織」問題。

曾擔任中共組織部部長李源潮的朋友曾開玩笑說,在他們眼裡,中組部的保密做法顯得荒謬。他們想問一問李源潮。「我們還是地下黨嗎?」隨後他坦言,他可以與李源潮談論任何事情——但工作除外。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