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週刊】危險的天空

【新唐人2014年07月27日訊】新聞週刊(433)危險的天空:全球重大空難接二連三,天災人禍齊降。

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新聞週刊》。7月本來應該是度假放鬆的季節,但在今年的7月,8天當中接連發生三起空難。7月17日:馬來西亞航空公司的MH17號客機在飛越東烏克蘭地區是被導彈擊毀,298人喪生。7月23日:台灣復興航空GE222航班在飛往澎湖途中墜毀,48人遇難。7月24日:阿爾及利亞航空公司AH5017客機在馬里上空遇難,機上116人,無人生還。這一周是航運史上黑暗的一周。截止到今天,2014年的空難死亡人數已經增至760人,比2013年的265人罹難高出495人。2014堪稱近十年以來,飛機乘客死亡事故最嚴重的一年。我們依然頭頂藍天白雲,但這個天空越來越不太平。

馬航空難遺體下葬 西方加大力度制裁俄國

時隔四個多月,「馬航」再一次作爲關鍵字和「空難」一起登上國際媒體頭條。當地時間七月十七日,乘坐MH17航班上的283名乘客和15名機組人員,從荷蘭阿姆斯特丹按時起飛後,沒能平安降落在原定的目的地吉隆玻國際機場,而是墜落在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州多列士附近的一片田地中、屋頂上。和四個月前不同,這一次空難,掀起的不再是多國海上與空中的合作救援,而是國際政壇的一次暗潮洶湧的動蕩。

在這次罹難的298人中,有17個國家的乘客和機組人員,其中荷蘭公民佔了三分之二。週三和週四,罹難者的遺體分兩批被軍用運輸機運到荷蘭。迎接他們的,除了家人和摯友,還有威廉-亞歷山大國王和馬克西瑪王后及荷蘭首相呂特。沒有演講,只有一名士兵用小號吹響《最後一崗》,這是荷蘭每年紀念二戰死難者時演奏的傳統曲目。而後,機場和荷蘭舉國默哀一分鐘。

在此之前,這些遺體先是和飛機殘骸散落在烏克蘭東部的十幾公里範圍內,然後被移送到附近的一個冷凍車廂。

澳大利亞外交部長Julie Bishop:「這絕對是一場暴行。」

聯合國安理會於週一通過一項由澳洲起草的決議。除了強烈譴責墜機事件,還要求控制墜機地點和周圍地區的武裝組織,不採取任何可能破壞墜機地點原狀的行動。

澳大利亞外交部長Julie Bishop:「我們要求能夠安全、可靠,而且是完全的、不受限的進入墜機現場,以保證調查機構的工作能得以開展。」

然而事與願違,叛亂份子對西方的呼籲置若罔聞(拒絕同烏克蘭政府合作),而西方國家政府出於尊重烏克蘭主權考慮,也不願直接和叛亂分子談判。在當地武裝分子的阻撓下,由荷蘭主導、多國支持的調查工作,步履艱難。

烏克蘭緊急情況服務中心負責人Serhiy Bochkovsky:「他們(叛亂分子)拿走了我們的帳篷,那些帳篷本來是支在設立在墜機地點的我們的基本營地的。我們只搶回了我們的儀器設備。我們是被槍指著攆出來的。」

荷蘭駐烏克蘭警部負責人Jan Tuinder:「你可以叫他們恐怖分子,對我來説他們是罪犯,這基本上是一回事。」

CNN特約記者斯齊巴,也於週二在酒店房間裡被武裝分離分子帶走。斯齊巴上週曾為BBC做過馬航事件的報導。

此時,調查的希望似乎落到「黑匣子」的身上。四個月前被指「無能」的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拉扎克(Najib Razak)通過外交斡旋,22日從親俄羅斯反政府武裝分子那裏獲得了黑匣子,然而他直接與叛亂分子首領交涉的行爲受到了外界置疑。目前,黑匣子已經交由英國航空事故調查局(AAIB)進行調查。

對於烏克蘭政府來說,即使對黑匣子的分析結果還沒出來,其情報機構也已經可以確定,俄羅斯是墜機事件的背後黑手。

烏克蘭國家安全局在事發當天,公佈了一份監聽錄音,證明烏克蘭親俄武裝分子和俄羅斯參與了擊落馬航MH17事件。

隨後,美國情報機構證明瞭這份錄音的真實性,而且,MH17失聯時,美國偵測到1枚地對空導彈從親俄武裝控制的區域發射升空。

奧巴馬:「我們有證據顯示,MH17是被地對空導彈擊落的,它是從烏克蘭境內親俄反叛軍控制的區域中發射出來的。我們也知道,這已不是在烏克蘭東部地區被擊落的第一架飛機了。」

就在墜機發生的前一天,美國剛剛宣佈了對部分俄羅斯最大的金融機構實施制裁。墜機事件發生後,白宮表示將考慮採取更加嚴厲的制裁措施。

白宮發言人JOSH EARNEST:我們將繼續審查現有的制裁措施,並將繼續和國際社會合作,協同我們的力量向俄羅斯實施懲罰。

此前被批評行動遲緩的歐盟,也于週二宣佈將確定一份涉及俄羅斯多個經濟領域的懲罰性制裁方案。

歐盟對外事務高級代表CATHERINE ASHTON:「對於那些支持導致克里米亞的脫離和東烏克蘭動蕩的俄羅斯決策者,並從中獲益的個人和公司,我們將擴展對他們的限制措施。」

歐盟考慮的懲罰措施中還包括切斷俄羅斯銀行的資金鏈,阻止俄羅斯銀行在歐洲市場推出新的金融產品等。

然而目前的制裁並不涉及軍售。法國總統奧朗德表示,今年10月仍將如期交付其2011年與俄羅斯簽訂的兩艘戰艦中的第一艘。

俄羅斯《新聞報》(Vedomosti)評論版主編特魯多約博夫為紐約時報撰文說:「隨著更嚴苛的制裁產生效果,俄羅斯經濟會越發低迷,投資者會遠離我們的市場,聰明的俄羅斯人會逃離這個國家。……無論他們承認與否,普京的言論已經成真:我們的國家已經變成了他一直以來警告的那樣——一個敵人環繞的國家。」

新唐人新聞週刊綜合報導

撰稿/曉燕 剪輯/黃千容

樂土成傷心地 澎湖空難消失的兩分鐘

正當全球聚焦馬航墜機烏克蘭邊境,23號晚間,台灣澎湖突然傳出了墜機意外,一架復興航空從300英呎的高空緊急迫降,撞到附近民宅,造成48人死亡,澎湖島,這座台灣以西約50公里的小島,從充滿陽光沙灘的觀光樂土,瞬間成了悲傷之地。事實上在飛機失事當晚,復興班機進場之前的6點57分,還有其他航班平安降落,相隔不到10分鐘,復興航班卻不幸墜毀,從機長要求重飛到飛機失事的短短兩分鐘,到底發生了什麼?請看我們的報導

軍機緩緩的駛進澎湖馬公機場,靜靜等待,現場哀肅穆,家屬雙手合十,帶著罹難者的大體喊著,我們回家吧,只是這樣的回家,卻是天人永隔的心酸。

台灣復興航空GE222班機23號晚間,意外墜毀澎湖馬公,飛機在從300英呎的高空緊急迫降,撞到附近民宅,造成48人遇難,10人重傷,墜機現場淩亂不堪,斷落的螺旋槳卡在樹上,殘骸中依稀可辨識班機號碼,

鑑識人員來回謹慎地協尋遺體,甚至出動怪手挖尋,距離飛機跑道1000公尺的澎湖縣湖西鄉西溪村,滿目瘡痍。

事發後,全台灣陷入一片哀傷,復興航空董事長林明昇搭機澎湖,前往靈堂慰問,家屬情緒激動,哭喊要親人回來,林明昇擦拭眼淚頻頻道歉。

家屬:「你們處理事情都沒處理好,(我們會處理好),完全沒在處理。」

靈堂外死者親友陸續前來致哀,一談到親人,還是忍不住眼淚潰堤,質問天候差卻要硬飛,到底誰要負責。

家屬:「今天一定把我的兒子送回去,因為他真的他也一定很想回家,不要在這裡了。」

藝人張惠妹:「我欲甲你攬牢牢,因為驚你半暝啊爬起來哭」

48位罹難者中,有國寶級木雕師傅、三位台灣軍官、還有在最後一刻仍堅守工作的年輕空服員,許多藝人發文替機上乘客祈禱,藝人張惠妹25號淩晨3點多在臉書上傳影片,為家屬打氣。阿妹在影片上說,「半夜在錄音室加班,看著新聞,突然很想唱這首歌。」許多網友表示,聽著聽著就哭了,願逝者安息,台灣平安。

藝人張惠妹:「世事乎人 想袂曉 需要一個肩甲頭」

澎湖島,台灣以西約50公里的小島,陽光,沙灘,古蹟,這片藍天白雲的觀光樂土,瞬間成了悲傷之地。

外界聚焦,澎湖天候惡劣,為什麼還讓飛機飛行?

一、能見度低?

原本能見度有1600公尺,符合起降規定,7:00左右,機場附近突然雷雨交加,7:06分機長向塔臺要求重飛,7點10分時,能見度已經降到800公尺,禁止起降,此時塔臺要提供資料給機長時,飛機早已在7:06在雷達消失,7:08分再被發現時已重摔墜毀。

10分鐘內天候驟變,是否成了致命關鍵。

民航局副局長李萬里:「這個天氣是合乎起降標準的。」

民航局強調,雖然澎湖機場能見度從一千六百呎驟降為八百呎,不過仍是符合ATR72的降落標準。

民航局副局長李萬里:「決定落,是這個機長來決定的,決定不落,他想走,重飛了,或者回航了,或者是我轉到我的備降場,我飛到別的地方去,那麼他的只要油夠,那麼通通都是合法的。」

二、風切效應?

飛機降落,就怕低空亂流,事發當晚,陸上颱風警報才剛解除,不過螺旋雨帶仍滯留上空,氣流不穩,當時已經在空中盤旋已久的飛機,正準備降落,卻碰上風切效應,本來是逆風、浮力強,但卻突然變成順風,導致浮力減弱,此時機長判斷無法降落而要求重飛,是否因為飛機拉不起來,導致了失速下墜?

26號,復興航空澎湖空難第四天,台灣飛安會陪同七位法國籍及一位加拿大籍調查員勘驗失事現場,確認撞擊點,到底飛機是不是先撞上防風林,又試圖拉高失敗而墜機?

飛航安全調查委員會執行長王興中:「我們現在所在的這個點,跟防風林那個點,都是,我們都可以發現說有飛機的殘骸,所以都是飛機的撞擊位置。那至於說飛機撞擊的順序,當時它發生的狀況,我們會按照,我們這邊所搜證的結果,加上我們回到臺北,我們FDR黑盒子解讀出來一些結果,我們加上比對之後,我們大概就會比較明瞭這個狀況。」

目前所有飛機殘骸都已經移到澎湖馬公基地,10名傷者分別在臺北、高雄、澎湖醫院全力搶救,至於飛機失事的真正原因,仍未明朗,台灣飛航安全調查委員會正解讀黑匣子,預定30日公佈事故進度報告。

新唐人新聞週刊綜合報導

撰稿剪輯/雅婷

阿爾及利亞空難 墜落駝隊商旅之路馬里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7月24日,一架由西班牙Swift Air運營的阿爾及利亞航空MD83型客機,航班號AH5017,由布吉納法索首都瓦加杜古飛往阿爾及利亞,在起飛50分鐘之後,途經馬里上空因天候不佳要求改道,隨後消失在雷達上,目前已確認墜毀。機上110名乘客,2名飛行員,4名乘務員全部罹難。這是七天內全球第三宗民航機墜毀事故。

法國電視2台25日中午播放的一個飛機墜毀現場視頻顯示,飛機殘骸散落在一個面積較大的沙漠地帶,顯示飛機曾經歷過強烈撞擊。

布基納法索交通部長透露,AH5017航班上的乘客國籍,包括,法國51人、布基納法索27人、黎巴嫩8人、阿爾及利亞6人、加拿大5人、德國4人、盧森堡2人、瑞士1人、比利時1人、埃及1人、烏克蘭1人、尼日利亞1人、喀麥隆1人、馬里1人。6名機組人員為西班牙人。

阿航客機墜毀後的消息一度非常混亂,甚至連機上乘客的人數也不一致。關於墜機原因,也有多個版本。基於殘骸散落範圍較為集中和機身周圍彌漫的煤油氣味等因素判斷,此次墜機是天氣條件引發的事故。現有的情報顯示,當時飛機上沒有可疑人員。也有法國專家認為,機組成員可能不大熟悉撒哈拉-薩赫勒地區的情況,除天氣原因外或許還存在人為操作失誤。

法國《巴黎人報》披露,西班牙租給阿爾及利亞的這架飛機是著名的「廉價紅眼航班」,機齡十八年。6月24日剛剛開通,幾乎次次爆滿,每週飛布吉納法索到阿爾及利亞這條四小時航線四次,飛機一直滿負荷工作且還要兼飛其他航線。

阿航客機失聯的時候,在馬里北部加奧上空。那個地區2012年曾被伊斯蘭聖戰團體佔領幾個月,聖戰士雖被法國領導的攻勢逐出,當地情勢仍非常不穩定。路透社稱,馬里叛亂分子活動頻繁,北部大部分地區由圖阿雷格族分離主義武裝控制,之前伊斯蘭極端勢力曾短暫佔據過馬里北部。飛機墜毀後,一度有傳言說是被馬里叛亂分子擊落。隨後,美聯社25日援引法國一名高級官員的話說,馬里武裝人員沒有能夠擊落飛機的武器,也無法擊落在巡航高度飛行的客機。

事故發生後,法國政府迅速反應。隨後,阿爾及利亞、馬里、布基納法索3國成立應急小組,協助法軍駐馬里士兵和「聯合國特派團」士兵展開搜尋工作。

班機墜毀地點在布吉納法索邊界以北50公里的馬里村落波里克西(Boulikessi)附近。波里克西村屬於馬里的戈西區(Gossi),該地一位社區顧問表示,牧人正在矮樹林裡,看見飛機往下掉;他說:「飛機一定是被閃電擊中。牧人說飛機往下掉時是著火的,然後才碰地。」

相關部門接下來要面對的是如何從這個偏遠荒涼而又充滿衝突的地區找回飛機殘骸和遇難者遺體,這是一項棘手的任務。

馬里北部在中世紀鼎盛時期曾是駝隊商旅的重要通道,此後因數世紀的沙漠化而變得荒蕪,如今已是一個人跡罕至的地方,散佈著石頭和沙丘。

事故當天傍晚,法國陷入了全國哀悼的狀態。失聯航班乘客的朋友和家屬聚集在法國各個機場,等待最新消息。奧朗德說,只要有需要,搜尋工作就將持續下去,對法國來說這是重要和痛苦的時刻。

新唐人新聞週刊綜合報導

撰稿/李威 剪輯/吳慧真

京滬航班:大量取消 大量質疑

天上飛的飛機在一周內連續出事,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在中國大陸,從7月20日開始,大量的航班忽然被取消,引起社會的紛紛猜疑。2天後,7月22日,北京官方發出消息,稱,7月20日到8月15號,由於軍事演習需要,將有大面積的航班被影響或者取消。

記者通過調查瞭解到,截至週一中午,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有101次航班被取消,103次航班被延遲超過兩個小時。而虹橋機場有98次航班被取消。到週二,上海兩個國際機場再次推遲和取消了幾十次航班,使得成群的乘客要麼閒坐在候機室,要麼匆匆趕往火車站。有人抱怨稱:「整個機場一架飛機也無法起飛,所有的廣播都是延誤、取消」、「整個機場坐得位子都沒了!」

杭州法律學者范先生:「所以這個事情從我們老百姓來講,權利受損害,我們的通行不便。昨天有朋友告訴我,他在機場光等,等了13個小時。你想哪有等十幾個小時的?這種情況應該說對我們公民的通行權利,交通權利一種明顯的損害。可是這種損害,有國防和軍事的需要,這種情況,我們從學法律的人來講,首先是個維權的問題。」

范先生指出,依照合同,航空公司應該向顧客賠償,但是航空公司卻不太可能向軍事單位索賠。

面對如此大量的航班被取消,和2天后才遲遲到來的「官方解釋」。各類媒體對上海、北京究竟發生了什麼質疑重重。

質疑之一:郭伯雄化妝外逃?

7與20日,京滬航班取消的當天,網絡上就有網民爆料:有高級軍隊將領化妝,級別非常高。還有網名直接點名就是郭伯雄,同時還登上郭的女裝照,引起網絡一陣轟動。後來,官方出來闢謠,不過這到底是謠言,還是遙遙領先的語言有待以後觀察。

還有傳言稱,上海發生政變了,航空被控制了;有人在網絡上寫道:「上海在翻江倒海?在演宮廷戲?」。

還有流言稱,大陸發生兵變了。有上海網民發微博稱,上海一家進出口物流公司集裝箱裡裝的是軍火。

質疑二:軍演也不需要影響民航

《華爾街日報》報導說,中國機場飛機按時起飛在世界上是最差的,最大的因素是中共軍隊,它主宰這個國家的絕大部份領空。

中國經濟學家郎咸平7月23號在微博上說,「美國是全世界最強大空軍,只控制了20%領空。中國空軍遠不及美國,但是控制了80%的領空。我調研發現中國空軍透過控制領空進行貪腐。舉例,大面積晚點,航空公司只有哀求空軍開放一點領空,空軍就可以因此取得巨大腐敗利益。」

美國一位電子情報專家認為,「一般軍事演習規模達到一定程度,都要事先公佈,讓飛機和船隻讓開。這次中國這個,包括一個星期前那一次,都非常突然,不好說是不是真的軍事演習。」

觀察人士分析,一個控制了80%領空的中國空軍,還要佔用20%的領空民航讓路,這只能讓人覺得這是個不夠精細的「藉口」。

質疑之三:韓正表態 上海警備升級

航班的取消是否會和反腐風暴有關,這不得而知。但是最為江家幫的老巢,上海的局勢確實引發人們的質疑。

在航班大量取消前幾天,中共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在一次會議結束時講話,在近4,300字發言中,4次提到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同時也提到向中共「老領導、老同志學習」。韓正講話中還稱,上海正處在「改革發展」關鍵期,要用超前意識把準方向,千萬不能出方向性失誤。

大陸門戶網站新浪、網易、搜狐以及財經網等均以《韓正:上海千萬不能出方向性失誤》為題報導韓正的講話。

7月23日淩晨,大陸網民在微博披露,大半夜的上海員警武警似乎傾城出動,什麼情況?是收網抓大老虎麼?而在21日、22日,往返於上海和北京的航班因空中管制大量取消。這些事件讓輿論疑雲叢生。

7月22日,上海網友「俞看俞明」在微博發帖:「我老婆在一家進出口物流公司,今天去吳淞港查貨,看到有一家集裝箱報的是紡織品,打開後是軍火」,至今仍未有任何官方說法,未知此批軍火是否與傳聞政變有關。

另據瞭解,在京滬航班詭異大幅取消之際,近日上海公交軌道系統的安保也再度升級,警犬首次參加公交車站安檢,特警直接上公交車巡邏。上海一片風聲鶴唳。

新唐人新聞週刊綜合報導

撰稿/李軍 剪輯/王風

加沙停火12小時 休戰無期

由於加沙戰火再起,航空公司怕被火箭彈擊中,上週多個歐美航空公司停飛以色列,直到週末,加拿大、美國和德國等國家才相繼解除以色列的禁飛令。在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斡旋之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武裝組織接受了聯合國的暫時停火方案,雙方從本週六,當地時間上午8點起,人道停火12小時,目的是讓加沙的居民能夠出門補給生活用品。以色列和加沙境內的老百姓都希望平平安安的過日子,但休戰依然遙遙無期。

父母含淚擁抱著兒子,丈夫擁著妻子⋯⋯

7月26日,以色列和哈馬斯停火12小時。一些以色列士兵得以利用這幾個小時的空隙,在路邊與家人匆匆相見。

對另一些人來說,哪怕只是這種短暫的安慰也已經遙不可及。高福爾太太的侄子就是在一天前攻打加沙的行動中喪生。

週六上午,加沙地帶的居民也利用這12小時的停火期,回到自己的家。面對他們的是殘垣斷壁和更多的屍體。自從以色列為了反擊哈馬斯的火箭炮襲擊,展開代號為「保護邊陲」的軍事行動以來,20天中,加沙地帶超過1000人在炮火中喪生。

加沙居民在戰爭中的死亡率遠遠高過以色列,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哈馬斯把指揮所和火箭彈發射設施紛紛安置在人口稠密的地方,甚至藏在清真寺和醫院裡。

以色列軍方7月26日公佈的一段視頻顯示,以軍在加沙地帶找到了幾個火箭炮發射點,其中一個就在一棟住宅的地下室裡,挨著一所聯合國資助的學校。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這種使用人肉盾牌的方式非常惡劣、荒謬、不人道,但我想這並不能阻止我們繼續採取行動保護我們的人民不受火箭彈的襲擊。」

以往,哈馬斯向以色利地區發射的火箭彈大多是自製或經敘利亞從中國進口的火箭彈。在這一輪衝突中,哈馬斯首次使用了精准度更高、射程更長的M302火箭來攻擊以色列。

據美國NBC電視台報道,這種火箭彈是在中國衛士2號火箭炮的基礎上,由敘利亞製造的。衛士2的射程為200公里,遠遠超過哈馬斯原來使用的火箭彈。

10年來,哈馬斯的火箭炮射程出現了幾次大的跳躍,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007年,哈馬斯對以色列發射的火箭彈射程僅40公里,威脅不到特拉維夫。

2012年,哈馬斯引進了M75長程火箭彈,射程75公里。

火箭炮可多管齊射,特點是彈片散佈面積大,往往用於攻擊密集型目標,比如:港口、機場、車站等大量人員物資集中的地區。

2014年7月,哈馬斯發射的由中國設計,敘利亞製造的M302火箭彈,射程至少可以達到160公里,已經可以覆蓋以色列的所有領土,不但威脅以色列重鎮特拉維夫(Tel Aviv)和北部海港海法(Haifa),也威脅到以色利的核武研發重鎮迪摩納(Dimona)。

以色列為了防範哈馬斯發射的火箭彈,而開發了名為「鐵穹」的反火箭彈系統,2012年投入使用。「鐵穹」攔截一枚火箭彈的成本高達4萬美金,而哈馬斯發射的土火箭炮造價只有幾百美元。「鐵穹」攔截火箭彈的成功率高達90%。

在以色列看來,只有徹底打敗哈馬斯才有可能真正解決問題,加沙地帶也才有可能重得安寧,但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

新唐人新聞週刊綜合報導

撰稿/周蕾 剪輯/張琳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