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首次發現5枚三維立體保存翼龍蛋化石

【新唐人2014年6月7日訊】大陸新疆哈密地區發現一新的白堊紀翼龍動物群。這一翼龍化石分布區不但是世界上已知最大和最富集的翼龍化石產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處三維立體保存的翼龍蛋和雌、雄個體共生的翼龍化石遺址。

據大陸媒體報導,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汪筱林和巴西國家博物館亞歷山大·凱爾納等古生物學家組成的國際合作團隊,在國際著名刊物《現代生物學》上報導了這一重大發現。

科學家詳細研究了哈密下白堊統地層中發現的約40個同一屬種的雌、雄翼龍個體和它們的5枚蛋化石,並把這一新的翼龍命名為天山哈密翼龍。

據介紹,這些化石埋藏在早白堊世的湖泊風暴沉積中,雖然目前還沒有發現完整的化石骨架,但發現大量完整的頭骨和下頜,而每一塊分散保存的骨骼都保存完整,沒有被搬運破壞的痕迹。

汪筱林說,鳥類和翼龍類由於飛行時減輕重量的需要,骨骼纖細中空,化石被發現時一般都被壓碎了。此次發現的翼龍化石骨骼幾乎都完整保存。

汪筱林指,這代表了距今一億多年前湖泊中的突發性大型風暴,導致生活在湖邊和翱翔于天空中的翼龍遭到毀滅性災難事件而集群死亡,並和它們產在湖岸沙灘軟泥中的蛋快速埋藏在一起。

哈密翼龍最大的特徵是,它們頭骨上發育明顯的「頭飾」——前上頜骨脊,不同大小、形狀、厚薄的頭飾,是鑒別雌、雄個體的標誌。科學家還對5枚首次發現的三維立體保存的翼龍蛋進行了研究。

汪筱林說,他們發現翼龍蛋具有雙層結構,外層是一層薄的鈣質硬殼,內層為較厚的革質狀軟殼膜,與現生爬行動物如蛇類的某些『軟殼蛋』非常相似。第一次明確了翼龍蛋的形態和蛋殼結構。

報導稱,這是翼龍研究200年來最令人激動的發現之一,代表了翼龍研究領域的重大發現。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