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要崩潰?中共軍隊緊急應對方案曝光

【新唐人2014年5月5日訊】(新唐人記者唐迪綜合報導)朝鮮與中共的關係,一直是表面稱「兄弟」,暗中是「敵人」,危機時是「盟友」的特殊關係。極度貧窮而又極度狂妄自大的金家王朝,成為了中共當局手中一把極其鬧心而又無可奈何的爛牌。自從去年12月張成澤被整肅事件爆發後,中共與朝關係更趨緊張。近日,有日本媒體披露稱其獲得的中共軍方內部文件顯示,中共軍方專家從去年夏天就開始研究一旦朝鮮現政權崩潰,中朝邊境如何緊急應對的方案。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中共軍方內部文件顯示,軍方專家設想朝鮮有可能陷入體制崩潰的危機,正在研究在中朝邊境加大監視力度和設置難民營等緊急應對方案。

共同社引述中共軍方消息人士稱,該文件寫於去年夏天,無寫明朝鮮國名,但提及「我國東北鄰國」、「世襲制的周邊國家」等。文件稱,軍方專家設想朝鮮有可能陷入體制崩潰的危機,正在研究在中朝邊境加大監視力度和設置難民營等緊急應對方案。

文件稱,發生緊急情況時,中共將向邊境區域派遣負責收集信息的「偵察小組」、調查湧入中國的朝方人員身分的「檢查小組」、阻止危險人物進入中國的「封鎖小組」,以及攻擊敵對勢力的「火力小組」等。

一旦難民等湧入,中共計劃在國境周邊各縣設置1500人規模的收容營,保護朝鮮政界和軍界重要人物的人身安全。同時,朝鮮重要人物將被轉移至「監視營」,避免其與朝鮮國內勢力聯繫或指揮軍事行動。

瀋陽軍區王牌軍頻頻在中朝邊境「緊急演習」

4月26日,中共喉舌媒體央視報導稱,中共陸軍瀋陽軍區的王牌軍、第39集團軍在中朝邊境展開緊急演習。這也是近期,這支部隊第二次公開動作。 央視報導的畫面顯示,39軍的坦克和直升機都已經出動。

韓媒稱,第39集團軍是用於應對朝鮮半島變故的主力軍。

近期朝鮮局勢緊張,韓國政府公開表示其已經捕捉到朝鮮為第四次核試驗作準備的多種跡象,美國和韓國對朝鮮的核試驗特別警惕、緊張。據此,有分析認為,中共軍隊近期頻頻在中朝邊境緊急演習,可能是為應對朝鮮半島「劇變事態」。

《大紀元》分析稱,39軍是中共的王牌部隊之一,並且一直是習近平的嫡系部隊。在前39軍軍長潘良時升任北京衛戍區司令員,接手39軍軍長的又是習近平派系的張旭東。這次39軍演習,引發對朝鮮局勢的再度關注。

去年12月,朝鮮處決張成澤事件爆發後,潘良時離任前的39集團軍也曾緊急出動。進入長白山進行所謂「嚴寒拉練」,其實是中方擔心可能引發內部不穩或者崩潰,有可能醞釀難民潮。

為預防中朝邊境的突發事變,瀋陽軍區轄下部隊均處於戒備狀態。潘良時當時曾經指揮屬下裝甲師機械化開進高寒山區,據稱「拉練」項目包括「遠程機動、隱蔽防空,伴隨保障、協同打擊等科目」。

當時39軍的「奇怪舉動」就引發關注,因該軍歷來主攻方向為防備俄國,現突然轉向中朝邊境,顯示當地邊防反常,恐生突變,否則根本無須出動遠在遼寧的39軍。

網友熱議

對於朝鮮可能面臨崩潰的觀點,大陸網友也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湖南手機網友故意 問道:「朝鮮要崩了,那他大哥(指中共政權)呢?」

貴州手機網友隱射中共當局而感慨說:「正嘆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

山東網友說:「若崩潰,不知三胖往哪裡逃?美丶日丶韓丶中均不能去,莫非是逃俄,混亂中喪命可能大,如同卡扎菲。」

廣西網友話中有話地說:「朝鮮就是紅色陣營最好的廣告牌。」

浙江網友藉機討論當年那場所謂的「抗美援朝」的後果,以警示國人:我來說說韓戰的輸贏。

1.朝鮮:朝鮮是發起戰爭者,戰前戰後,未得寸土,反而戰火燒遍全國,生靈塗炭。戰後受到世界的制裁直至今日,是最直接的輸家。

2.韓國:雖然和朝鮮一樣,國家幾近被毀,但是戰後建立了完整的民住制,得到世界的尊重,獲得幾十年的黃金髮展。也能算上一個贏家。

3.日本:除了很少的兵、很小的力,幾乎對國力無損。但是得到了美國大批量的軍事訂單,獲得了戰後重建日本的巨額資金,也獲得美國的信任。同韓國一樣,戰後步入黃金髮展時期。日本,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大贏家。

4.蘇聯:沒有正式派出一兵一卒,沒有損耗絲毫國力,鼓動毛參与韓戰,只是偷偷的有償給一些支援飛機,便獲得中朝2個小弟,與美國相比,蘇聯更為高明,是韓戰最大的直接贏家。

5美國:美國耗費巨額資金,派出龐大的軍隊參与韓戰,曠日持久,削弱了國家的實力,從短期看來,美國是一個大輸家。但是美國國家實力雄厚,幾年便恢復戰損,並收穫了日韓兩個忠誠且富有的盟國,成功在亞洲部署軍力,構築了堅固的亞洲軍事防線以對抗蘇聯。奧巴馬也說過,讓歷史來證明誰是韓戰贏家。美國,也屬於最終的贏家。

6.中國:中國(共)傾全國之力參戰,本就陷入危機的經濟更是接近崩潰。戰爭一無所獲,且受到世界的制裁,與蘇聯決斷後陷入空前孤立。朝鮮戰後金日成清洗朝鮮軍中的親中分子,中國(共)通過戰爭在朝鮮安插的勢力被連根摧毀,沒得到半點好處。日後的朝鮮依賴中國(共)援助,更成中國經濟發展的累贅直至今日。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