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桶油」十年補貼千億的背後

【新唐人2014年4月18日訊】(新唐人記者唐迪綜合報導) 近期,A股上市公司2013年年報陸續披露出來,一些上市公司的政府補貼情況也陸續浮出水面。有媒體記者梳理發現,自2004年以來,「兩桶油」—— 中石化中石油十年來獲得中共政府補貼超過1250億(人民幣/下同),成為名副其實的」補貼王」。日前,有財經作者發文分析了「兩桶油」福利高、效率低的怪象,並揭發其通過特殊的財務處理方式來獲取中共當局補貼的秘訣,並有陸媒揭發了形形色色的公司在獲得中共當局補貼方面出現的亂象。

4月15日 大陸《財訊》網發表了財經作家「小刀來了」的一篇題為《「兩桶油」十年政府補貼千億算是民生支出?》的博文。

博文稱,截至4月10日,A股共有1556家發布了2013年年報,其中1377家獲得政府補貼。而在這些享受政府補貼的公司里,「兩桶油」顯然補貼最多。有媒體記者梳理發現,自2004年以來,「兩桶油」10年間獲中共當局補貼累計超過1250億。

博文表示,兩桶油獲得政府補貼的理由主要就是煉油業務虧損,而造成虧損的原因,一方面是其本身的福利高,效率低,另一方面也與其特殊的財務處理方式有關。

據稱, 「兩桶油」的平均福利水平很高,有數據顯示中石油員工2012年平均工資達到12萬,遠超其他行業員工,同時,「兩桶油」的效率卻很低下,這是「兩桶油」煉油虧損對一個原因;而「兩桶油」煉油虧損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把煉油業務利潤轉移到了其他地方。

分析指,其實「兩桶油」從集團層面來說並不虧損,但他們卻將整個生產流程分成開採、提煉、運輸和銷售幾大塊,每一塊單獨核算。於是,煉油業務的虧損成為拿補貼的砝碼。而對於任何一家資源類的企業來說,理論上來說都可以採取這種方式,拿單一業務的虧損來獲取政府補貼,但普通的資源類企業實際上卻不幹這麼做。「兩桶油」可以這麼做的原因是他們具有壟斷的優勢!

博文寫道:「試想,兩桶油如果因為煉油業務虧損消極怠工的話,全國成品油短缺的後果不光是社會不穩定的問題。」

於是,兩桶油一邊享受政府資源壟斷優勢所帶來的壟斷利潤,一邊又拿著政府每年百億補貼的額外收入。

政府財政補貼是政府干預市場的一個直接手段。作為一種無償轉移,政府對企業進行補貼的主要原因,或是因某些企業(主要是國企)承擔了一定的社會功能,或是通過補貼改善某些產業的收益狀況,引導社會經濟資源流向特定的產業,抑或是政府為了實現促進地方就業等目標的需要。

大陸《搜狐財經》網4月17日報導稱,政府的補貼機制確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同時也導致了很多亂象出現。其中很重要的一個亂象,即掌握政府補貼權力的官員可能通過自己手中的自由裁量權,利用分配財政補貼的權力進行設租。諸如中石化和中石油十年來獲得政府補貼超過千億元的這種現象就「值得深長思之」。

文章披露,2013年底,財政部企業司綜合處的一名官員被判無期徒刑,其所犯之罪,是在過去多年間為某些企業獲取政府專項資金提供幫助,藉機從中索取好處費2000餘萬元,有的回扣據稱高達40%。

文章表示,有些時候,政府補貼幫助粉飾了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有些時候,政府補貼實質上被擁有裁量權的官員和相關企業瓜分。因此,在實際操作中,政府補貼使得有些企業反而失去了創新和艱苦奮鬥的動力,而熱衷於投機取巧,在獲取政府補貼上下功夫。

分析指,名目過多的各類財政補貼資金,確實存在著政府之手伸得過長的問題。政府通過財政補貼來干預市場,有時候產生了扭曲的效應。這種扭曲的狀況,一方面會損害市場的公平性,另一方面也會影響財政資金的支出效率。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