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經濟回顧(2014年4月6日)

【新唐人2014年04月06日訊】一周經濟回顧(576)(2014年4月6日):中國經濟降溫,國有銀行遭遇壞帳挑戰。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您收看一周經濟回顧節目,我是東方。中國的五大國有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去年轉移不良貸款640億人民幣,是前年的2.5倍。其中交通銀行不良貸款增長最快,去年轉移了118億人民幣的壞帳,是前年的四倍。轉移壞帳,目地是讓銀行資產負債表看起來更健康,維持股價,反過來講,也顯示中國金融業面臨不良貸款越來越多的挑戰。今年三月,中國債務市場第一次出現違約,超日太陽沒有能力償還接近一億元的利息;浙江興潤置業投資公司也無法償還六億美元的貸款。中國央行和監管當局暗示,可以容忍中小規模違約,讓債務雙方承擔更多的風險。從表面看,壞帳增加,是中國經濟降溫造成的,尤其是鋼鐵、水泥、太陽能行業,已經出現產能過剩的現象。工商、建設、中國銀行和農業銀行透露說,去年他們向這些行業的信貸減少了667億元。本開場白並不是經濟學家,多年前就預測到會有今天的局面,會有壞帳積累如山的一天。道理很簡單。中國的金融業並非市場調控,信貸對象基本都是國營企業,信貸審核的基礎不是市場供求關係,不是風險,更主要的是政治需要,是地方GDP增長目標的需要。地方經濟有起色,一個最表面的做法就是城市建設、基礎設施,老百姓生活水準的提高很難看出來,而城市的外觀變化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城市建設最直接的動力就是信貸,國有企業從國有銀行貸款,又能迎合地方官員的政治前途,再加上基建工程往往有很大的油水,信貸節節上升。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前半段時間可以說是百廢待興、迎頭趕上,後半段時間就屬於急功近利、寅吃卯糧了,前半段時間是早起晚睡、艱苦鍛煉,後半段時間屬於吃興奮劑維持亢奮。這樣的經濟發展模式不造成產能過剩才怪,不吹起泡沫才怪,信貸是一把雙刃劍,短期內能刺激經濟增長,一段時間內沒有信貸就沒有增長,再發展下去,信貸的刺激作用越來越小,必然壞帳激增,如果沒有壯士斷腕的決心和休克的勇氣,只能繼續印鈔票,高通脹不可避免。這是今天的開場白。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