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營企業家不在監獄 就在前往監獄的路上」

【新唐人2014年3月18日訊】(新唐人記者唐迪綜合報導) 中國的民營企業家是一個特殊的群體。表面上看,他們風光無限——擁有令人艷羨的財富、龐大的企業團隊、儘可能多的政治光環,還可能擁有一本或幾本外國護照;但是事實上他們中很多人都陷於日益強烈的焦慮之中。在強大的權力面前,他們缺乏話語權,也缺乏獨立的人格。為了賺錢,他們不得不依附於權貴,卻往往因此而被捲入中共官場變化莫測的權鬥漩渦而難以自拔,甚至成為犧牲品。有人調侃說:「中國企業家不是在監獄,就是在通往監獄的路上」,道出了中國的民營企業家們可悲的現實處境。

3月17日,《九個頭條》上發表了一篇署名為「很二」的文章,探討了中國民營企業家長期以來的的身份焦慮。

文章稱,民營企業家一直是企業家犯罪的主體。根據《2013企業家犯罪報告》2013年,有357位企業家涉案,其中民營企業家犯罪或涉嫌犯罪的案件為270件,佔357例案件總數的75.6%,因而,曾有人稱,民營企業家不在監獄,就在去往監獄的路上。

在中國,很多企業家都依託於官方的關係、背景來經營,成為手握權柄者的附庸,甚至成為現代「家奴」。而一個官員倒下,便會隨之倒下一大批與之關聯的民企,如薄熙來之徐明,劉鐵男之倪日濤,劉志軍之丁書苗。

文章表示,對中國的民營企業家來說,很多時候,自己完全是政策「秋風」之「落葉」。政策永遠都是琢磨不定的,自己可能在此刻迎風而上,也可能在下一刻被吹倒。同時,民企為了避免成為中國媒體追擊的對象,還不得不搞「IPO有償沉默」,據稱創業板上市企業花費的此類額外費用平均為600萬元左右,大多不能以信息披露的名義計入發行費用。而民營企業家們的「第一桶金」往往是透過暗箱操作獲得的,這又讓他們有了「原罪」的身份負擔,隨時擔心著,害怕被清算。

文章認為,而或許正因為這種身份焦慮,使很多民營企業家輕易地做出移民之類的選擇。

此前,正和島官方微博也曾推薦了來源於于《決策參考》的文章《孫大午:在中國做企業您要提防「十宗罪」》。

大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大午在文中指出,在中國做生意,企業家似乎身處法律的「地雷陣」中,「一不小心您就會鋃鐺入獄」。

他總結了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十宗罪,1、虛報註冊資本;2、虛假出資罪;3、抽逃出資罪;4、徇私舞弊低價折股、出售國有資產罪;5、私分國有資產罪;6、集資詐騙罪;7、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8、高利轉貸罪;9、虛報破產罪;10、非法經營罪。

孫大午稱,這些都是懸在中國企業家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他說:「一旦碰了政治穩定的高壓線,某些特權是可以先抓人後找罪名的,官貴民賤,在有些人那裡厲害著呢。」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