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宜發表」的老照片重現 新聞攝影史或重寫(組圖)

【新唐人2014年2月20日訊】(新唐人記者常春綜合報導)近日,媒體曝光了中共當年的一些老照片,這些照片大多被冠以 「不宜發表」、「曝光不足」、「左邊的人裁去」之類的批語,而這些不經意地透露著那個年代拍攝和選取新聞圖片的標準,頗耐尋味。

老照片》是馮克力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8年出版發行的一部圖書。《老照片》創辦的宗旨是讓照片更多地留住歷史的真實,全賴於它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不容篡改的獨立話語。令人遺憾的是,在敘述歷史的時候,照片的獨立話語常常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即使在一些大量使用照片的書籍里,它也不過是某種歷史結論的旁證,或某個歷史的概念的圖解。

一些極富現場感與時代意味的新聞照片,被歸入「不宜發表」之列,在通訊社的資料庫里沉睡了幾十年,直到《老照片》刊布後,始以「歷史照片」的面目得見天日。

下面的幾幅照片就是當年「不宜發表」而通過《老照片》披露出來的照片。

這是中共的前黨魁毛澤東與著名社會學家潘光旦先生在一起的照片。照片記錄的是1951年10月23日政協第一屆第三次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休息時,毛澤東與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潘光旦交談。潘光旦上大學時因體育事故,斷了一條腿,行走不便。

而毛澤東的照片大都位置顯要,很「露臉」,而這一張,卻是個背影,且站在一旁。這幅照片以瞬間的定格,有意反映特定時期中共領袖與知識分子尤其著名知識分子間的微妙關係。

不過遺憾的是,短短几年後知識分子即「厄運臨頭」,連被毛澤東如此「禮遇」的潘先生也沒能倖免!

這兩幅照片是「三五反」期間上海滬光電影院前即景和宣傳隊員在上海里弄里教唱歌曲。

拍攝這兩張照片,意在反映上海「三五反」運動中強大的宣傳攻勢。原本張貼電影海報的電影院門前,糊滿了巨幅宣傳標語和宣傳畫;而一向寧靜、溫馨的弄堂,也變得人頭攢動,群情激奮,男女老少被召集起來學唱「同一首歌」,不過歌名是「兩條道路由你挑」,其中唱道:「不法奸商你聽著,兩條道路由你挑……」聽著這般眾口一詞吼聲,住在弄堂里的那些中小工商業者們即使沒有做過什麼不法之事,怕也要膽顫心驚吧?

當初為什麼未被允許發表的原因,雖然難以盡知,但只要仔細端詳一下這兩張照片便不難發現,它們與後來習見的那些經過精心設計擺布的新聞照片有很大不同,構圖沒有那麼集中,主題似也不那麼鮮明。即如滬光電影院門前即景那張照片,畫面里匆匆走過的那幾個哈腰弓背、一身疲憊的中年男子,與背景中那些赫然在目的畫幅和標語,構成了一種曖昧且不確定的關係,容易讓人產生各種各樣的聯想。

兩幅照片顯然也犯了「話太多」 的毛病,而一旦「話多了」,與新聞宣傳所追求的「旗幟鮮明」自然就大相徑庭--後來「導演擺布」在中國的新聞攝影中大行其道乃至登峰造極,也就沒有什麼可奇怪了。

這是1960年代湖南某築路工地,而照片中低著頭、徒手走來的一位戴眼鏡的男青年,讓畫面一下子變得有些撲朔迷離,難以定義。

這是1960年代北京集會遊行的場景,喊口號者的激情投入與身邊人們的木然表情,形成了鮮明對比,引發了觀看者對眼前集會的多重想象。不難設想的是,馬克•呂布的這些照片, 如果用我們那時的標準來取捨的話,八成也難逃被打入「冷宮」的命運。

馮克力寫道,十幾年裡,《老照片》所徵集、刊布的多為當年的新聞照片。無形中,也就從歷史的維度為重新認識和估量這些照片,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和尺度。

馮克力指出,假如各個報社或通訊社把當年被「槍斃」掉的那些新聞照片搜尋出來,出版一部攝影集,結果會是怎樣?我們半個世紀以來的新聞攝影史,會不會要因此做一些改寫呢?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