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曼德拉道路」中國可望而不可及

【新唐人2013年12月10日訊】南非的傳奇曼德拉去世,在中國引發的多重感想,左派、右派、當政者與異議者根據自身需要都找到了紀念點,這當然是因為曼德拉經歷的複雜性所導致:漫長的 90多年生涯中,曼德拉集反叛者(青年時期)、恐怖分子(據説90歲時才被美國從恐怖分子名單中刪除)、反對種族歧視的鬥士、政治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總統等各種身份於一身。這種身份的多重性,必然導致國際社會各取所需的悼念政治奇觀。

*曼德拉如果遇上希特勒?*

最近20多年內,曼德拉的形象經過再塑造,在他通過離婚將其政治負資產——因綁架、財政問題等各類醜聞而備受批評的第二任妻子溫妮卸掉之後,他的一生被寫成了「使徒行傳」。中國的政治反對者多年來刻意忽視曼德拉鬥爭過程中曾有過的暴力活動,誇大其和平抗爭的作用,但這次也終於想明白了兩點:

第一,中國不缺「曼德拉」,但中國的監獄可以摧毀所有的「曼德拉」。中國讀者驚奇地發現,曼德拉在南非監獄裡坐27年牢而沒有受到不人道對待,而中國的「曼德拉」們卻在監獄中飽受摧殘。曼德拉的第二任妻子溫妮在其夫入獄後,能繼續高舉曼德拉這面旗幟,並集結成千上萬黑人反對種族歧視,多方爭取國際社會的同情與支援,最後被尊為「黑人之母」。可以説,曼德拉坐在監獄裡的27年,南非政治轉型過程卻一點也沒耽誤,這種情景在中國簡直不可能出現。基於此,@MomoAdalois發表推文説,「如果曼德拉在中國的監獄裡坐上不要説27年,就是坐上個7年8載的,仍然能夠不被『喝開水死』,不被『躲貓貓死』,『紙幣開鎖死』,恐怕已經是十分幸運的了。」

第二,中國不缺曼德拉,但沒有德克勒克。1989年成為南非總統的德克勒克,因機緣巧合,與曼德拉「被歷史連接在一起」,聯手促成南非從種族隔離制度向民主制度轉型。用德克勒克的説法,他與曼德拉是「敵對的兄弟」(frère ennemi)。如今曼德拉已經封聖,但未被封聖的德克勒克其實也同樣可貴。

德克勒克之所以可貴,乃是因為他明時勢,知進退。做為一位以立場保守而著稱的政治家,他曾經支援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但在就任總統之後,他很快就意識到,面對國際譴責、經濟制裁和文化體育活動抵制,尤其是南非國內此起彼伏的反抗,從1948年以來實行的種族隔離制度已經無法再維持下去。因此,他在1990 年2月表示,談判協商的時刻到來了,反種族隔離的運動由此得以合法化,包括曼德拉在內的政治犯獲釋。其時,曼德拉已在監獄中渡過漫長的27年。

做這種政治抉擇非常艱難。因為掌權者主動放棄權力,比爭取權力者需要更大的智慧與勇氣。且不説齊奧塞斯庫、格達費這類至死也不肯放棄權力的暴君,就是堪稱一代雄傑、曾經受到埃及人民真心擁護的的穆巴拉克,都未能做到急流勇退。考慮到這一點,德克勒克的政治智慧,代表著人類政治文明的進化。

現在的中國,盼望出一位德克勒克式的政治家純屬幻想。中國「曼德拉」們遇上的雖然不是希特勒與史達林,但卻是毛澤東的傳人,骨子裡秉承的是「對敵人要像秋風掃落葉一樣無情」的鬥爭精神,「你死我活」更是左右其行為的鬥爭哲學。

以上是曼德拉的「地利」:他沒有生在中國這塊有數千年專制傳統,又被殘酷的共產文化洗劫過的土地上。

*曼德拉的天時、人和難以複製*

曼德拉道路能夠成功,除了「地利」之外,還有「天時」與「人和」,即國際形勢與國際環境。

先説「天時」。德克勒克上臺執政的年份是1989年,其時正逢人類歷史進入一個偉大的轉捩點。人們不應忘記,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初期,毛澤東思想在非洲的影響很大,非洲的民族解放運動的成員們不少都是「毛主席的好學生」,是毛著的熱愛者,正行進在通過武裝鬥爭奔向「社會主義」的道路上。中美建交、毛澤東與「美帝頭子」握手言歡讓這些「好學生」們深感受挫。1989年以後社會主義陣營瓦解,捷克等國爆發「天鵝絨革命」,這一國際大背景對非洲國家的民族解放運動產生了重大影響,和解理唸得以被非洲一些國家接受。

戈巴契夫回憶曼德拉時曾説過,曼德拉曾對他説過,「如果沒有蘇聯轉型,如果沒有(戈巴契夫)『重建』,他們可能很難推翻南非的種族隔離制度。」

1989年六四天安門屠殺成了蘇聯東歐社會主義陣營瓦解的催化劑,但中國卻沒能搭上第三波民主化這班車,這樣的「天時」,短期內難以再現。

再説「人和」,即國際環境,此處包括兩方面因素:

一是聯合國的重大作用。在南非政府正式制定剝奪大多數南非人基本權利的政策,並將統治權交給種族少數者後,聯合國開始著手對付種族隔離。在早期,聯合國對種族隔離的鬥爭主要是譴責,這種譴責對與種族主義暴政鬥爭的南非人民是種極大的鼓舞。到了60年代,聯合國為解放運動提供了論壇,併發動了各種反對種族隔離的國際性運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聯合國還拒絕讓南非政府的代表出席聯合國所有會議,並且承認解放運動是南非人民的真正代表。可以説,曼德拉是聯合國從 1960年代初就悉心支援並培養的反種族歧視鬥士,聯合國在這麼長時間內鼎力支援一位人權鬥士,實在並不多見。

——中國人民可沒有這樣幸運,聯合國對待中國人權問題的態度,我已經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上的中國陰影」一文中有過敘述,中國政府從未因國內人權問題受過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及後來的人權理事會任何譴責。不可忽視的一個事實是:不少國家的政府及工商業集團正為了經濟利益競相向中國政府彎腰,前一向中國以高票當選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成員國,就是一個明證。

二是國際社會對南非的經濟制裁,其中,撤資運動起了關鍵作用。該運動興起於60年代,80年代中期後美國介入,運動才開始形成規模效應並進入高潮。這一波撤資風潮從1985年開始,一直持續到1990年解除種族隔離後才陸續停止。這輪撤資使南非資本大量流失,導致南非貨幣匯率急劇下跌,進口商品價格大幅上升,通脹率高達12%-18%,南非經濟陷入困境。

——目前的國際環境下,對中國進行經濟制裁幾乎不可能。自90年代中期直至2008年,外資視中國為最重要的淘金之地,近年的撤資並非政治原因,而是因為中國的土地、物流、生產要素及人力成本上升。時至今天,中國的外資已非歐美日資為主體,我在《人民日報「十大外資來源地」背後的秘密》一文中指出,自本世紀零年代中期開始,中國引進的鉅額外資當中,有70%以上來自漂洗後回流的中國資本。這種資本只問利益,沒有「良心」,更不會因為中國人權惡劣而從中國撤資。

以上分析説明,傳奇式的「曼德拉道路」,於現階段的中國人來説,實在是「心嚮往之,卻不能至」。

文章來源:《美國之音》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