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新之:「壓垮日本」策略談何容易

【新唐人2013年11月14日訊】一直以來,中國軍方有一種既不同於鷹派又不屬於鴿派的戰略主張,就是有意製造中日之間的軍事對峙,長期下去可以壓垮日本國民心理而使如安倍那樣的對華強硬派失去民意基礎,以使日本將大量資源投入到軍備方面去而產生前蘇聯被軍備競賽拖垮的後果。在安倍政府亮明追求集體自衛權(恢復國家戰爭權)之後,中國軍方「壓垮日本」主張者開始正式發聲,如在七月十日的《環球時報》上發表文章《中國既可強硬壓垮日本 又能悠然欣賞島國絕望》。

表面看此論調很「鷹」,但基本還屬於心理戰的範疇;另一方面,中國軍方鷹派與鴿派的分法不像日本那樣明顯,兩派都是按中共最高黨權層面的意圖發言。按著中國俗語說是「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無論鷹派或鴿派還是介於兩者之間的「壓垮派」,都是想讓日本接受中國的底線:其一,承認釣魚島有主權紛爭,以便給中國海軍縱深發展提供機會;其二,不能否認二戰的戰敗歷史,因此也不能行使國家戰爭權力。

戰爭風險趨高與後果

日本對中國給出的兩個底線不以為然,或者說在國內政治方向選擇上已經不再考慮中國的感受。中國加入全球化進程後,國內問題國際化、國際問題國內化兩個特徵尤為明顯,因此,靠民族主義來團結國民的基本策略遭遇了來自日本方面並非有意的「嚴重破壞」。新一屆中共最高領導層仍然穩持民族主義意識形態底牌,不會根本上改變共產主義意識形態失敗後往民族主義方面退卻的大方向。但是,他們也有相當的調整,回歸傳統的馬克思主義,以便為龐大的政治集團找到心理寄託。這是近期以來中國國內左派積極活動的國際因素。

為了不至於在壓不垮日本的時候反過來讓日本因素破壞民族主義意識形態,中共會與日本打一場有限度的海上戰爭。戰勝了,可使日本接受釣魚島有主權糾紛與不否認二戰戰敗歷史的最低條件;戰敗了,在國內高調打悲情牌以再次提升民族主義在意識形態當中的權重。中國軍方負責戰略規劃的高級將領不僅對日本現在領先中國二十年的軍事裝備水平頗為憂慮,而且十分懼怕美國採取不直接捲入戰爭的策略。這樣導致的嚴重後果是無論日本在局部海戰中勝敗如何,日本均會進一步提高軍事裝備的統一化,乃至採取有核化國家戰略。後一點比獲取國家戰爭權對中國的遠期威脅更大。

不考慮日本有核化的影響,軍事裝備統一化作為單項因素在中日二十年的差距中起的作用非同小可。中國軍隊裝備嚴重的系統不配套是其戰鬥力難以決定性提升的最重要因素,也由此使得日常訓練的「好成績」變成被輿論嘲笑的「花架子」。

先島諸島附近是爭奪焦點

日本軍事裝備統一化有可能是美國技術支持和生產許可下的日本版統一軍工體系,也有可能是完全對美進行採購即實現全面美式裝備。現實地看,日本方面也在積極準備對華戰爭,甚至出現「再現甲午光榮」的宣傳造勢,這意味著讓中國重新吞下晚清時期北洋艦隊被日本海軍消滅的苦果。近期日本對美的軍事採購已經明確地著眼於西南海島防禦,如計劃明年購進美國AAV7型(Amphibious Assault Vehicle 7)兩棲攻擊戰車,投放在琉球群島包括石垣島與宮古島在內的先島諸島區域。這將是日本全部六輛同類戰車中的三分之一,可見日本對其西南海島的重視。

在西南海島重裝部署,一則可以應對該區域西北部的釣魚島突發軍事衝突,因為AAV7的主要功能是反襲登陸部隊即用來奪島的;二則防止中國海軍攻擊先島諸島,因為那才是中日局部海戰的最主要區域。預測而言,中日發生局部海戰不太可能是釣魚島區域,更可能是位於琉球群島南部的海域。依據歷史至少有美國在十九世紀參與調解中日衝突的歷史,琉球群島南部是劃歸中國所有的,只是到中日建交談判時,中共才決定全面放棄。彼時,中共總理周恩來提了一個條件,即日美不在琉球南部設立監聽中國大陸的站點。原來,這些都是絕密級國家秘密,但隨著台海局勢緩和,有關信息就由台灣傳進大陸。新近翻譯的陶涵著《蔣介石與現代中國》提到了周恩來的妥協行為,儘管台灣方面在中日建交談判時期對此沒有任何批判。

兩國關係惡化之後,日本方面也不再堅持當年對周恩來的私下承諾(更因沒有進入正式外交文書),因此在離中國更近的與那國島(屬於琉球群島大系)正式駐軍,也意味著計劃中以那霸為基地的E-2C預警機將會在此執勤或落地。此外,日本進一步加強對中國內陸的監聽與高空偵查,其預算經費提高了二百倍,其中包括二○一五年購進並使用「全球鷹」無人駕駛偵察機。

印尼的戰略後援地位提升

中國海軍要在琉球南部海域與日本海軍展開激戰,空中支援面臨一個困難:從福州基地起飛到先島諸島海域的戰機(尤其空中加油機)要經過台灣空軍的基隆預警區域,屆時,台灣方面是否同意「借道」還沒有任何可判斷的指標。有一點可以看得出來,台灣方面十分擔心大陸借與日本海上衝突而「順便收復台灣」,或者說,不管與日本交戰勝敗如何都會借機拿下台灣,因此,台灣方面不考慮對美軍購會影響兩岸經貿而繼續保持高額度、高技術採購。

日本是否會主動挑起戰爭亦沒有明確跡象,但是,對中國保持挑戰姿態至少有三項好處:其一,國內製造業相當部分進入備戰生產,可以提振經濟或採取名義上不叫刺激的新刺激政策,比如明年將投入約合一千五百八十億元人民幣的軍事預算;其二,聯合東盟的南中國海主權聲索國對抗中國的軍事壓力,從而最大程度淡化那些國家對日本侵略歷史的記憶;其三,美國在採取武裝日本與粘合整個東盟的政策時,會更多地聽取日本的意見,或做更大的戰略防衛圈。

美國對印尼的軍援明年將升幅百分之五十,印尼宣佈向美國採購價值五億美元的阿帕奇攻擊型直升機八架,都有日本外交努力的影子。印尼並非南中國海主權聲索國,但是在為馬來西亞、菲律賓提供戰略後援的同時,還將和日本形成堅實的準同盟關係。

--原載《爭鳴》雜誌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