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證明自己有才 老人耗時52年編辭典

【新唐人2013年11月8日訊】家住四川達城南壩社區從教師崗位退休在家的陳明元老人今年68歲,從16歲那年開始,他就一直在著手編著一部《簡明熟語熟句辭典》。經歷了52年,這部書近日終於出版面世。他說,自己之所以窮其一生並「連累」自己的家人來實現這個夢想,是為了證明自己「真的有才」。 

據《四川新聞網》報導,陳明元住在一棟陳舊民房的7樓,過著清貧的生活,自稱「深居簡出,不問世事」。

陳明元介紹:「1945年9月,我出生在原達縣福壽鄉一個農民家庭,父母都是文盲。」

他說,自己自幼聰明好學,15歲初中畢業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原達縣中學(今達一中)。他的成績非常好,每次考試都保持在2-3名。

16歲那年,他得到了一本《漢語成語小詞典》,「是北大中文系編寫的,只收錄了1900多條成語。」喜歡吟詩作對的他如獲至寶,很快就把這本詞典從頭到尾翻了個遍,「收穫很大,但意猶未盡,覺得中華文化遠遠不止這麼一點經典語句,當時就萌生了要編著一本大辭典的念頭。」

從那以後,他就刻意收集一些經典的語句,「不管在什麼地方看到或聽到,都要寫在紙條上保存下來。」

陳明元回憶說,高中階段的自己,自認為「才華橫溢,思如潮湧。」但是由於「年幼尚小,難免輕狂」,經常口出狂言,惹得很多老師和同學不滿。

這種「輕狂」給他惹了很大的麻煩。有一天晚上,他在學生宿舍里戲言「這書讀下去也學不到什麼,還不如回家娶個大婆娘。」結果被老師聽到。批評他,並把批評的話記入了他的檔案,結果,高考後政審不合格,陳明元的大學夢就此破碎。

未能進入大學深造,陳明元一度斷了編寫辭典的念頭。回到老家后,他被聘請到村小代課。1964年,福壽鄉開辦農業中學,陳明元被調入該校。代課教書,為他收集經典詞句提供了條件。以教師這個身份的便利,方圓百里有什麼藏書他都去找來閱讀。

然而,在當時的條件下,「找書」並不容易。

1965年的一天,他到任家岩(小地名)一位「清朝遺少」家去借幾本古書,「好話說了一籮筐,他都不願意借給我,後來忍痛給了兩塊錢還有4斤糧票,才把他收藏的《幼學瓊林》等書籍借到。」

還有一次,陳明元聽說周家坪(小地名)有一位草藥醫生家裡收藏《黃帝內經》、《增廣賢文》等書籍,就上門求借。結果,「那醫生死活不肯出借,直到我拜他為師,才得以借來一讀。」

收集了不少書籍,再從中找出經典詞句,抄寫了幾大本,紙張稀缺,他千方百計、寧願不吃飯也要把糧票拿去換紙張。

眼看著夢想就要實現,文化大革命開始后,陳明元因收集各種書籍而受到批判。書籍全部抄去給燒掉了。

1968年,陳明元獲得平反,1969年調入福壽鄉初級中學任教。

1981年,陳明元通過考試,以全縣第一名的成績轉為了公辦教師。 

後來他加大了收集、整理資料的力度。「之所以這樣百折不撓,我是為了證明自己真的有才。」陳明元說,「我從一名農村娃到代課教師,再到公辦教師,沒什麼後台,靠的就是自己的真才實學。再把這個書編寫成功了,我更能理直氣壯的告訴我的子孫,人這一輩子,有才就有前途,別去跟人家拼爹。」

2012年底,陳明元編著的《簡明熟語熟句辭典》終於得以出版,除收錄傳統的熟語和名言外,該書還收進了近年來社會上新流行的妙言趣語、成語聯璧、固定短語、類固定短語和俗言俚語,總數達一萬三千余條。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