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西沿岸海星 得怪病大量暴斃

【新唐人2013年11月05日訊】美國西部沿岸近來出現大量海星生病死亡,這種怪病會造成海星喪失觸手,並在幾天後解體變成一攤黏性物。科學家正努力找尋病因。

据中央社報導,根據UCSC太平洋岩石潮間帶觀察計劃(Pacific Rocky Intertidal Monitoring Program)的研究報告,海星消耗性疾病的癥狀,一般先從海星觸手開始產生白色病變,逐漸往身體擴散,最後海星於1週內解體。

海洋生物學家與生態學家本週將沿著加州、華盛頓州與俄勒岡州海岸,展開大範圍研究,以判定這種致命「海星消耗性疾病」(star wasting disease)的來源與範圍。

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UCSC)龍恩海洋實驗室(Long Marine Lab)生態與演化生物學系主任萊蒙迪(Pete Raimondi)說:「這非常可怕,因為即使我們知道可能是某種病原體造成,還是不知道任何明顯病因。」

萊蒙迪說,幾十年來海星斷斷續續出現這種症狀,但通常數量不多,侷限於南加州,且與海水溫度上升有關。

萊蒙迪說,自6月以來,從阿拉斯加東南部到加州橘郡(Orange County)的數十個沿岸地區已發現到海星消耗性疾病,且死亡率更高過以往。

研究人員發現聖克魯斯的其中一個潮池的數百隻海星中,高達90%至95%感染此病死亡。

多單位岩石潮間帶網絡(Multi-Agency Rocky Intertidal Network)的邁納(Melissa Miner)說:「海星的組織居然融解了。」

這個疾病主要影響攝食貽貝的紫赭海星(Pisasterochraceus),不過萊蒙迪說,自6月以來,至少有10種海星出現此病徵。

紫赭海星是紫色與橘色大型海星,靠攝食貽貝維生,因此科學家擔心若紫赭海星數量減少,將造成貽貝大量繁殖,排擠到其他物種的生存。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