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志義:政府折騰——中國災難的根源

【新唐人2013年10月23日訊】魯迅先生有一段話,大意是:為了治病,方子上開人參。病沒治好,倒落個滿身浮腫。用蘿蔔子來解,才恢復先前一樣的瘦。人參白買了,還倒貼了蘿蔔子。

這大概就是一種折騰。

你想想,我們建國後,土地分給了農民,工業基礎雖然薄弱,卻也有一定數量企業,本該讓人民休養生息,自然發展。但我們要治病,治「一窮二白」的病,要「趕英超美」,「畫最新最美的圖畫」。要「一天等於二十年」,「大躍進大發展」。怎麼樣實現?開的方子是社會主義,是「人參」,好得不能再好。於是農民歸大堆,從初級社到高級社到人民公社,於是私有資本國有化,生產活動集體化,於是計劃部門雄心勃勃,糧食產量多少多少,鋼鐵產量多少多少。結果哩?二十多年下來,窮病沒治好,反而是「國民經濟走向崩潰邊緣」,「落個滿身浮腫」。

改革是用蘿蔔子來解。目的是恢復先前一樣的瘦。農民不歸大堆了,私有經濟可以發展了。我們轉了一個圈,又開始回到建國初期的那個原點。社會主義白搞了,反而平空生出一個改革。

為了搞社會主義,我們沒少折騰。比如農民歸大堆,就要號召,要動員,要搞社會主義教育,要打擊反社會主義的思想與行為。還要研究組織形式和名稱,「叫人民公社好」,要完善組織結構,「三級所有,隊為基礎」。一個「承包制」,這些都白搞了,只能算是折騰。再比如,私有企業的國有化,我們還進行了創新,不是「暴力掠奪」,而是「和平贖買」,先是「公私合營」,後是給資本家「定金」,再後是「定金」也沒了。一允許私有經濟存在和發展,這些也白搞了,也是折騰。不僅於此,上層建築還要適應經濟基礎,於是有計委經委,有生產計劃工資計劃,有積累與消費的比例關係,有先重工業還是先輕工業的爭執,那麼多的人在研究,在規劃,一旦實行市場經濟,這些同樣是白搞了。

理論上有個「路徑依賴」。我們搞了幾十年的社會主義,搞慣了,所以用蘿蔔子來解的改革,也充滿折騰。不要說農村承包制實施過程中的爭議和風險(如小崗村農民的風險),單是國有企業要不要私有化,或怎樣私有化,現在就吵得沸反盈天。國企改革的各種研究,各種方案,一抓一大把。如果當初沒有社會主義的「藥方」,沒有公有制的的強制推行,何來現在的改革?以至弄得左派右派,惡言相向。改革能否搞得成,能否「消腫」,恢復先前一樣的瘦,還是天上的事,恐怕還得折騰一段歷史。可見用蘿蔔子來解也非易事。

凡是給經濟開藥方的人,都迷信他的藥方能促進經濟發展,如果付諸實施,就要人民按他的要求行動,就要調動資源,就要政府掛帥,就要貫徹落實,就要轟轟烈烈,簡言之,就要折騰。本來經濟發展是老百姓的事,老百姓用自已的勞動,自已的技術,並借助資本和資源,去討生活求富裕,就是經濟發展。在老百姓眼中,沒有GDP,沒有經濟結構,有的只是自已生活的好壞。他希望政府保護他,而不是代替他侵害他,希望政府幫助他,而不是指揮他命令他。但沒有什麼自我標榜能促進經濟發展的藥方,可以不代替老百姓,不指揮老百姓。一代替一指揮,折騰也就來 了。

通過改革恢復先前一樣的瘦,本質就是回歸自然,回歸本原。市場經濟是自然經濟,公民權利是「天賦人權」,所以,實現市場經濟也好,建立憲政體制也好,都是回歸自然。自然天成,不保護自然的體制,都是理論家政治家的「藥方」,他們認為是「人參」,卻一定會帶來「浮腫」,帶來折騰。因為領導或精英的好大喜功,帶給中國的折騰還少嗎?所以回歸自然的改革有折騰(甚至是革命),卻是無可奈何。如果這一次的折騰,能夠保證以後的不折騰,也算是價值不菲,功在萬世。

但是,我們現在的改革是在回歸自然,恢復先前一樣的瘦嗎?好像是,又好像不是。允許個人發展,擴大人民自由,賦於公民權利,都是在回歸自然。但所謂「中國特色」,「中國模式」,卻似乎是在尋找與以前「社會主義」不同的「藥方」。雖然「藥方」不同,但還是「藥方」。只要是「藥方」,就一定有折騰。君不見為了 GDP的強制拆遷?君不見經濟刺激帶來的通貨膨脹?君不見在加快經濟發展口號下對人民的予取予奪?我們沒有了搞社會主義的折騰,又有了在加快經濟發展口號下的折騰。我們在這種模式與那種模式之間選擇,就是在這種折騰與那種折騰之間選擇。

問題還在於,當這種新的折騰搞不下去的時候,我們還得去改革,正如以前的社會主義搞不下去,必須改革一樣。現在很多人認為,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不可持續,已經走到頭了。究竟到頭沒到頭,臨界點在那裡,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搞不下去一定要改革,不是改歸大堆的體制,不是改不允許個私經濟發展的政策。而是改現在的「中國模式」,改我們現在認為是可以促進經濟發展的藥方。當我們認識到要改,不得不改時,就會明白,不光是中國模式白折騰了,還得貼上蘿蔔子去解。為了恢復先前一樣的瘦,我們又將承受改革的折騰。

舉個簡單例子。我們通過兼併重組「做大做強」國企,卻帶來壟斷,當壟斷遭遇洶洶民意時,我們就會明白,國企的「大」和「強」只是一個花架子,是「浮腫」。不唯不能為民眾帶來利益,反而成為掠奪民眾利益的工具。當反壟斷的改革不得不搞時,我們還得對其進行拆分。兼併重組白搞了,將來拆分的改革一定又是折騰。比如中石油,當初兼併重組,費了多大力氣,現在據說要拆分,然利益格局已形成,拆分的困難可想而知,必又是一場折騰。

老百姓從來不會折騰,政府才是折騰的主體。中國多災多難,蓋源於此。中國建國後的歷史就是政府折騰的歷史。我們還美其名「尋找中華民族振興的道路」。

文章來源:作者提供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