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奇跡:全球最大燒錢經濟體燒出全球最大劣幣

【新唐人2013年9月17日訊】隨著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燒錢經濟體,人民幣也被燒成了全球最大劣幣。根源何在?根源在於中國發生了全球最大資本濫用與最大資源錯配:國內低廉充裕的商品實物產出,主要流向了美歐日等發達國家,沒能惠及本國民眾;而「雙順差」流回國內的美元,作為真金實銀,卻被政府強制結匯截留成外匯儲備,又借回給美歐日各國。以外匯占款的名義印錢購匯,其實是政府多餘複印了一套人民幣用來發債、償債,用來投資燒錢。因而,我國的GDP靠印錢增長,靠燒錢增長,老百姓手裏注水充氣的多餘人民幣,就被燒成劣幣了。

GDP原本表示一國土地、勞動、資本的年產出,在我國卻發生了變異,變為貨幣供應量帶動的貨幣交易值。這個變異,使得GDP增長主要不是依賴實物產出,而是依賴幣值虛估。幣值虛估導致中國經濟發生了奇跡,變成了最大燒錢經濟體燒出了最大劣幣。

被貨幣幻覺與紙面財富欺騙了的老百姓,其實是乍富還窮,假富真窮的。為什麼?因為一公里投資一個億的高鐵,對應的就是80元錢兩斤牛肉;邊建、邊改、邊拆、邊修補的公共工程或建了塌、塌了建的大橋,對應的就是一顆白菜10元,一根蘿蔔8元。

中國人有燒假紙幣的習慣。超發的人民幣雖然不是假錢,但確是劣幣。貶值的劣幣不經花,花錢就叫燒錢,對吧?說房地產與政府基建的泡沫雙雄是燒錢燒出來,燒的就是不經花、不耐燒的劣幣。問題在於,燒錢對於官員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對於老百姓可就只有壞處,沒有好處了。

奧巴馬訪華之前曾說:「亞洲不可能再靠向已經負債累累的美國人運送商品來生存了。」三年前冒出個「Chimerica」(中美國)經濟合作體(另譯:中美共同體、中華美利堅)的概念。這個由哈佛大學教授尼爾•弗格森定義的概念,是指最大的消費國(美國)負責進口,負責消費,負責花錢,而最大的儲蓄國(中國)負責出口,負責生產,負責存錢的相互依存關係。弗格森同時認為,這個合作體「就像一個婚姻,但這種婚姻是幻覺,是不能持續的,如果長期只讓你存錢他花錢,這種婚姻是持續不下去的。」事實正如弗格森所言,存錢的中國人存的是劣幣,越存越縮水,越燒越不值錢;相反,花錢的美國人花得物美價廉,越花越值,生活越滋潤,這個史無前例的「婚姻」,只能像菲鵬戀那樣解體。

「大發劣幣,就是要在全體人民頭上大抽通脹稅。人們要花出越來越多的劣幣,才能買到越來越少的貨物」(周其仁語)。像沿街的高樓大廈,有意無意地遮蔽了背後的窮街陋巷一樣,艱辛困苦的大眾民生,被遮蔽在樓高車快之後。買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學甚至吃不起肉的弱勢群體,被遮蔽在包裝炫麗的面子工程之後。「天下所有的利潤,統統構成為別人的成本」(周其仁語);我國經濟的最大特徵,就是政府、事業單位、國企三位一體的壟斷聯盟的暴利,轉嫁為貧苦大眾的高昂生活成本,每天都在強迫萬戶千家為其買單。

國家資本過剩,被揮霍濫用;民間消費嚴重萎縮,不得不省吃儉用。資本被濫用,資源被錯配,你隨處可見,公共部門一直在大把花錢,甚至突擊花錢。消費低迷。誰家都有隱憂與無奈,都不得不節省開支,刻意攢錢。投資亢進,消費低迷,政府開支與家庭開支之間,公共投資與私人消費之間不僅是失衡了,簡直都本末顛倒了——投資與消費之間的顛倒,加劇了「富者越富,窮者越窮」的馬太效應。

靠印錢投資、靠印錢增長,靠泡沫發財、靠泡沫致富,國內經濟早已跌進了所謂「凱恩斯陷阱」(流動性偏好陷阱)——利率低的不能再低,貨幣需求多的不能再多。利率越低,越願投資,也就是「低利率信貸擴張、廉價勞力和資源透支」。

政府宣揚的,是「加印貨幣→強化投資→促進就業→增加收入→擴大內需」的邏輯假設,真實的市場,卻早被弄成一個「貨幣超發→投資過度→通貨膨脹→消費萎縮→失業增加→收入下降→內需不振」的劣性邏輯。

「再沒有什麼比通過摧毀一國的貨幣來摧毀一個社會的基礎更容易的事情了」(凱恩斯語)。人民幣成為全球最大劣幣的後果,就是當最大燒錢經濟體已經無錢可燒後, 只能坐等被臥薪嚐膽的美元摧毀了。怎麼摧毀?無非就是劣幣回爐,提煉良幣,中國經濟不得不減肥瘦身,浴火重生。一個介於朱格拉投資蕭條週期與庫茲涅佐建築 業蕭條週期兩者之間的大蕭條已不可抗拒:朱格拉週期8年左右,庫茲涅佐週期為17年左右,看來,善變戲法、創造奇跡的孫悟空,只能在太上老君的乾坤爐裏慢慢浴火重生了。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