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戰大紐約】紐約市長選舉綜述

【新唐人2013年08月13日訊】今年的紐約市長選舉可能是40年以來競爭最激烈、結果最難預測的一屆。目前並沒有哪一位參選人具有絕對的實力,而整個選戰的過程非常有戲劇性,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今年有多達20名各界人士參選紐約市長,民主黨的主要參選人包括紐約市議會議長柯魁英(Christine Quinn)、前紐約市主計長湯普森(William Thompson Jr.)、紐約市公益維護人白思豪(Bill de Blasio),以及兩年前因「裸聊門」性醜聞事件被迫辭職下臺的前美國國會眾議員維納(Anthony Weiner)。其他參選人其實並無希望,例如韓裔的李日升(He Gin Lee)因為連署簽名達不到要求,已經失去參選資格。

維納的參選,為民主黨參選人的競爭增加了變數。在今年6月末,維納在民調中超過了柯魁英,以25%的支持率處於領先地位。但是在7月底,維納被爆出在辭職後,仍然與三名女性保持網絡關係。這一消息,讓他的支持率驟然下降,最近的民調中支持率只有10%,落在第四。

維納的起落,給白思豪和湯普森帶來更多的機會。按照選舉規則,如果9月10日的初選中沒有人能拿到超過40%的選票,得票最高的兩人就要在10月1日進行第二輪的複選投票,確定誰將是民主黨候選人。白思豪和湯普森支持率不相上下,任何一人如果得票第二,與柯魁英進行複選,都在民調中處於優勢。

紐約市的民主黨選民佔絕大多數,但是民主黨的候選人在過去20年來的五次市長選舉中都以失敗告終。今年的共和黨人仍然抱有希望,特別是民調領先的前大都會運輸局董事會主席洛塔 (Joseph Lhota)和億萬富豪卡斯馬提迪斯(John Catsimatidis)。民調第三的Doe 基金會創辦人麥當勞(George McDonald)也在積極打選戰。

除了民主黨和共和黨參選人之外,還有前布朗士區區長卡里昂(Adolfo Carrion Jr.)等作為獨立參選人,加入角逐。

今年的紐約市長選舉,9月10日是黨內的初選,最後的普選投票是在11月5日。

新唐人記者胡志華在紐約報導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