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全球狂搶 至少六國嬰兒奶粉出現短缺

【新唐人2013年7月29日訊】(新唐人記者柳青綜合報導)提起三聚氰胺奶粉,大陸民眾仍心有餘悸。最近在海外旅行的中國遊客,除了為自己和家人選購國際奢侈品牌的禮物外,更多的為自己的孩子選購海外的奶粉。近日的一次歐洲之旅中,由於中國遊客大量採購嬰兒奶粉,導致六個國家出現了當地嬰兒奶粉短缺的情況。

《紐約時報》中文網發表文章稱,在國外,中國人正在任何能夠買到嬰兒奶粉的地方買光當地的奶粉,導致從荷蘭到紐西蘭的至少六個國家出現了嬰兒奶粉短缺。供應的短缺提醒人們,中國人的消費模式,以及該國日益嚴重的食品和環境安全問題,將會對世界各地的關鍵日用品產生深遠的影響。

無奈這些國家只好採取措施來限制中國遊客購買嬰兒奶粉的數量。英國的布茨(Boots)和塞恩斯伯里(Sainsbury』s)之類的大型連鎖店設下了限制,每人每次只能購買兩罐嬰兒奶粉。而香港海關官員則限制每名遊客只能帶出兩罐,或是4磅(約合1.8千克)嬰兒奶粉,否則,違規者可能面臨6500美元(約合39877元人民幣)罰金和兩年監禁。

報導引述一名遊客說,在德國,中國購物者紛紛沖向超市貨架,把六大罐奶粉塞進購物袋。一個女士表示,如果攜帶能再方便一些,我們還會買更多;這裏的奶粉又好又便宜。60歲的張玉華說,她也買了兩大罐奶粉。

報導認為,這一波國人到海外搶購奶粉大潮表明,在中國大陸的父母們對國產嬰兒奶粉品牌的不信任已到了極點。顯然在中國大陸的官員則「不以為然」,他們仍在中國口頭上號召大家「支持買國產奶粉」。甚至一大陸政府機構在呼籲購買國產奶粉的同時,對進口到中國的國外奶製品大公司進行更苛刻的檢驗程序,聲稱要以「擊敗」外國公司為目標。

另一方面,中國家長依然冒著被罰款甚至是坐牢的風險在海外攜帶大量的嬰兒奶粉,即使順利帶出海外,還要想辦法避開中國海關的高額稅款,因為中國海關已經開始對進口奶粉嚴格限制。

顯然政府的限制並沒有大於家長們對進口嬰兒奶粉的需求,有數據顯示中國進口的外國奶粉在2009年激增至31萬噸,是2008年進口量的兩倍多,2011年,進口量是52.8萬噸。而奶粉醜聞正是在2008年爆發的。

報導提到,28歲的廣州居民蒂娜(Tina)是一個女嬰的母親。她說,「讀了那麼多有關食品安全問題的可怕報道,我們還怎麼相信大陸生產的食品?我們是孩子的父母,想給自己的寶寶提供最好的東西,沒人能說我們這麼做不對。不是說我們不愛國,我們只是不敢去冒這種險。」

蒂娜要求只透露她的英文名。她說,自己孩子喝的奶粉有80%都是親戚從紐西蘭寄來的。家裡人每個月去一次香港,從香港買尿布及其他嬰兒用品。「我的大多數朋友都讓別人從國外帶奶粉。」

寶寶樹網站(Babytree.com)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王懷南(Allen Wang)說,寶寶樹網站的調查顯示,大陸有寶寶的家庭約有三分之二會購買奶粉,外國品牌佔了60%的市場份額。

被掩蓋的國情 國產奶99%合格PK特供

此前,中共一直吹噓奶粉沒有問題。今年3月2日,中共全國政協新聞發言人呂新華在北京說,根據國家質檢總局數據,中國製造的奶粉「99%是符合質量標準的」。在中共兩會上,中共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楊剛稱國產奶粉部份標準高於國外,國人不要盲目崇拜國外奶粉,還說自己九成親友的孩子都吃國產奶粉。

中共當局說中國奶沒問題,可他們自己不喝。中共高層有無毒害的「特供」,有特供一日,就別提質量標準。據查,中國牧草也進口,比如從美國加州進口紫苜蓿(Parched in the West but Shipping Water to China, Bale by Bale),但那肯定不是給普通奶牛吃的,是特供奶牛享用的特供牧草。

而5年前造成30萬幼童受害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震驚國際。

2008年使千萬兒童受害的三鹿三聚氰胺,經過一千多道工檢程序和上面政府層層監管,讓毒奶一路綠燈,堂而皇之地走進國人的飯碗、奶瓶。「三鹿奶粉」調查顯示,除了三聚氰胺之外,還有許多其他有害物被作為飼料添加劑使用。人為超量注射雌激素(黃體酮、苯甲酸雌二醇),也已是行業的公開秘密。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