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說】「囍」字的由來

【新唐人2013年4月30日訊】中國人在結婚辦喜事的時候,總愛在門窗上、房間裡、嫁妝上貼上個大紅「囍」字。在我們的生活中,這個大紅「囍」字,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可是,你翻遍所有字典,包括當今最權威的《辭海》,查遍所有的偏旁部首,卻查不到這個「囍」字。至於這個字的讀音,也是各取所需,有的讀作「喜」字,有的讀成「雙喜」。那麼,這個「囍」字是從何而來的呢?

據傳說,用紅紙剪成「紅雙喜」貼於家遇喜事人家的門上或客廳裏的習俗,是北宋皇祐七年(公元元前1047年)以后,從淮安逐漸傳遍全國的。據有關史料記載,這「紅雙喜」的由來,與北宋宰相、著名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密切相關。

王安石是江西臨川人。北宋皇祐七年(公元元前1047年),宋朝皇帝在全國各地張貼告示將要在全國開科考試,選拔人才。王安石在開考前兩個月辭別家人,前往京城趕考。他帶著兩個書童從家鄉臨川出發,日行夜宿,一路兼程,先來到淮安府表兄家住下,順便游覽一下淮安的山水園林。淮安盱眙第一山、慈雲寺、海神廟、文廟、文通塔、韓候祠、東西十裏長街,處處都留下了王安石的足跡。

看看考期臨近,王安石辭別了熱情好客的表兄,繼續啟程上路。他從淮安府出發進入王家營時,被眼前這熱鬧的景象吸引住了。只見當地一大戶人家門前人頭攢動,車水馬龍、鑼鼓喧天、熱鬧非凡。原來,是馬員外家在貼楹聯為女兒招親。

馬小姐是當地有名的的才女,識文解字、詩詞歌賦樣樣精通、為人溫文爾雅、眉清目秀、舉止端莊、品貌雙全。她家門前掛著一只裝飾精美的走馬燈,燈上閃出一副楹聯的上聯:「走馬燈,馬燈走,燈息馬停步。」徵求下聯。如果哪位公子能對出令馬小組滿意的下聯,將被招為馬家的東床佳婿。上聯貼出好幾天了,有無數個公子送去下聯,小姐都認為不合適。

王安石一時興起,上前細看楹聯,不禁拍手稱好:「好對呀好對!」這時,旁邊站著的一位老家人向他作揖:「哈哈,這上聯已貼了好幾天了,至今尚無人對出好對子。相公既說好對,請你略等片刻,讓我進去稟報我家員外知道,一定求教。」王安石剛才是讚賞上聯出得好,並不想對下聯。不料老家人要請他對下聯。眼看考期臨近,王安石也不敢耽擱行程,不等老家人出來,便急匆匆離開,繼續前往京城赴考。他一路走,一路這思忖這楹聯,卻未想出一個令自己滿意的下聯。

來到京城,在科舉考場上,王安石發揮得淋漓盡致,答卷十分出色。主考大人見他胸有成竹,下筆如有神,便傳他面試。主考大人見提出的問題他對答如流,於是指著考場門前的飛虎旗說:「飛虎旗,虎旗飛,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十分敏捷地反應,這是要他對下聯。他想起馬員外家門前的走馬燈,不假思索地對答:「走馬燈,馬燈走,燈熄馬停步。」主考大人見王安石年紀輕輕,卻才思敏捷,對他大為讚賞。

王安石考畢,欲先回到淮安府表兄家等待朝廷放榜。路經王家營馬員外家,見馬燈上徵求下聯的楹聯仍然高掛在馬家大門前,王安石靈機一動便上前題寫下聯:「飛虎旗,虎旗飛,旗卷虎藏身。」

馬家家仆將王安石請入府中,并把此事飛快報告馬員外。馬員外細看他寫下的對聯,字跡龍飛鳳舞,下筆如神,十分滿意。便吩咐丫環拿給女兒去看。馬小姐一看,字體遒勁,對仗工整,也心滿意足,便含羞應承。馬員外大喜,便對王安石說明:「此上聯是我獨生女為選婿而出,已懸掛多日,至今尚無人應對。現在,為王相公對出,聯句成對,姻緣成雙。」馬員外徵得王安石舅父同意,就擇良辰吉日,為他們兩人完婚。

到了結婚的大喜日子。忽然,大門外人歡馬叫,兩個報子高聲前來報導:「王大人官星高照,金榜題名,頭名狀元,明日一早,皇上召見,請赴瓊林宴!」

王安石與馬小姐拜過天地,進入洞房。新娘笑著對王安石說:「王郎才高學廣,一舉成名,今晚又逢洞房花燭真是『大登科』與『小登科』,雙喜臨門啊!」王安石聽後,哈哈大笑,便將此事經過敍述了一遍,說:「全仗娘子出得好聯,下官何功之有!」王安石春風得意,不僅順利通過考試,而且又娶到了員外美貌的千金為妻,真是喜上加喜。

於是,他一連寫了兩個鬥大的紅「喜」字,連在一起,貼在大門上,以表示他內心的喜悅之情。又吟詩一首:

巧對聯成紅雙喜,
天媒地證結絲羅;
金榜題名洞房夜,
「小登科」遇「大登科」。

從此以後,人們遇有喜慶吉日,在大門上,器具上,都要貼上大大的大紅「囍」字,這個習俗一直流傳到現在,它給婚禮增添了喜慶的色彩,成為中華民族特有的民間風俗。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