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說】「杜鵑啼血」的傳說

【新唐人2013年4月2日訊】杜鵑鳥,又名子規。每年的春夏季節,杜鵑鳥徹夜不停啼鳴,啼聲清脆而短促。杜鵑鳥的口腔上皮和舌部都為紅色,古人誤以為它啼得滿嘴流血,湊巧杜鵑高歌之時,正是杜鵑花盛開之際,人們見杜鵑花那樣鮮紅,便把這種顏色說成是杜鵑啼的血。關於「杜鵑啼血」,還有一個神話傳說。

古時位於四川的蜀國有個國王,叫做望帝。望帝是個人人愛戴的好皇帝。他經常帶領百姓開墾荒地,種植五穀。這樣辛苦了許多年,把蜀國建成為豐衣足食的天府之國。

有一年,在湖北的荊州地方,一個井裡的大鱉修成了精靈,幻成了人形。可是,他剛從井裡來到人間便不知何故死了。奇怪的是,那死屍在哪裡,哪裡的河水就會向西流。於是,鱉精的屍體就隨著流水向西,從荊水沿著長江直往上浮,浮過了三峽,浮過了巴瀘,最後到了岷江。當鱉精浮到岷山山下的時候,他突然活了過來,便跑去朝拜望帝,自稱叫做“鱉靈”。說來也巧,鱉靈正碰見望帝愁眉不展,嗟呼長歎,便忙問為什麼如此惆悵。望帝見到鱉靈,非常喜歡他的聰明和誠懇,便告訴了他緣故。

原來,有一大群被蜀人燒山開荒趕走的龍蛇鬼怪,不願離開天府之國的寶地,更不願看到蜀人把自己的家園建成樂園。他們便使了妖術,把現在川西原來一帶的大石,都運到夔峽、巫峽一帶的山谷裡,堆成崇山峻嶺,砌成龍穴鬼窩,天天在那裡興風作浪,將萬流歸海的大水擋住了。結果,水流越來越大,水位越來越高,將老百姓的房屋、作物甚至生命,埋葬在無情的洪水裡面。大片大片的梯田和平地,人們生活的地方,變成了又黑暗又污穢的海底。這種百姓遭殃受罪的情景已經很長時間了,可是誰也沒有辦法。因此望帝茶不思、飯不想,心中難受。

鱉靈聽後,便對望帝說:「我有治水的本領,我也不怕什麼龍蛇鬼怪,憑著我們的才智一定能戰勝邪惡。」望帝大喜過望,便拜他做了丞相,令他去巫山除鬼怪,開河放水救民。

鱉靈領了聖旨,帶了許多有本領的兵馬和工匠,順流來到巫山所在,和龍蛇鬥了六天六夜,才把那些兇惡頑劣的龍蛇捉住,關在了灩澦堆下的上牢關裡。接著,他又帶領人們和鬼怪拼鬥了九天九夜,才把那些邪惡狡猾的鬼怪捉住,關在了巫山峽的鬼門關裡。然後,鱉靈著手把巫山一帶的亂石高山,鑿成了夔峽、巫峽、西陵陝等彎曲峽谷,終於將匯積在蜀國的滔天洪水,順著七百里長的河道,引向東海去了。蜀國又成了人們安居樂業、物產豐饒的天府之國。

望帝是個愛才的國王,他見鱉靈為人民立了如此大的功勞,才能又高於自己,便選了一個好日子,舉行了隆重的儀式,將王位讓給了鱉靈,他自己隱居到西山去了。鱉靈做了國王,便是「從帝」。他領導蜀人興修水利,開墾田地,做了許多利國利民的大好事,百姓過著快樂的生活,望帝也在西山過著清心寡欲的日子。可是,後來情況慢慢起了變化。從帝有點居功自傲,變得獨斷專行,不大傾聽臣民的意見,不大體恤老百姓的生活了。人們為此愁起來啦。

消息傳到西山,望帝老王非常著急,常常食不好寢不安,半夜三更還在房裡踱來踱去,想著勸導從帝的辦法。最後,他還是決定親自走一趟,進宮去勸導從帝。於是,第二天早晨,他便從西山動身進城去訪從帝。這個消息很快就被老百姓知道了,大家都誠心誠意地期望從帝能悔過反省,便一大群一大群地跟在望帝老王的後面,進宮請願,結果便連成了很長很長的一支隊伍。

這一來,反而把事情弄僵了。從帝遠遠地看見這種氣勢,心裡起了疑惑,認為是老王要向他收回王位,帶著老百姓來推翻他的。從帝心中慌了,便急忙下令緊閉城門,不得讓老王和那些老百姓進城。

望帝老王無法進城,他靠著城門痛哭了一陣,也只好無奈地回西山了。可是,望帝老王覺得自己有責任去幫助從帝清醒過來,治理好天下,他一定要想辦法進城去。他想呀想呀,終於想到只有變成一隻會飛的鳥兒,才能飛進城門,飛進宮中,飛到高樹枝頭,把愛民安天下的道理親自告訴從帝。於是,他便化為一隻會飛會叫的杜鵑鳥了。

那杜鵑鳥撲打著雙翅飛呀飛,從西山飛進了城裡,又飛進了高高宮牆的裡面,飛到了皇帝御花園的楠木樹上,高聲叫著:「民貴呀!民貴呀!」那從帝原來也是個清明的皇帝,也是個受到愛戴的國王。他聽了杜鵑的勸告,明白了老王的善意,知道多疑了,心中很是愧疚。從此以後,便更加體恤民情,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好皇帝。

可是望帝已經變成了杜鵑鳥,他無法再變回原形了。而且他也下定決心勸誡以後的君王要愛民。於是,他化為的杜鵑鳥總是晝夜不停地千百年來對歷代帝王叫道:「民貴呀!民貴呀!」但是以後的帝王沒有幾個聽他的話,所以他苦苦地叫,叫出了血,把嘴巴染紅了,還是不甘心,仍然在苦口婆心地叫著「民貴」!

後代的人都為杜鵑的這種努力不懈的精神所感動,所以世世代代的四川人,都很鄭重地傳下了「不打杜鵑」的規矩,以示敬意。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