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雷砍樹 學者憂破壞生態

【新唐人2013年02月23日訊】戰地的雷與蕾系列6-6(中央社記者陳至中、陳守國23日綜合報導)為了清除地雷,許多防風林的木麻黃被砍除。學者憂心地雷惡夢走了,來的卻是風沙、鹽化、景觀破壞的問題。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邱志郁表示,金門島土壤貧瘠、水源不足、地形缺乏屏障,不利於植物生存。早期靠著「十萬大軍」耗費數十年長期呵護,才在濱海區域形成大面積的木麻黃樹海,如今卻因為除雷被大片砍除。

邱志郁表示,木麻黃耐旱、耐鹽,能適應金門島的惡劣環境,更重要的是它發揮了擋風、保水的效益。雖然木麻黃灰濛濛的不討喜,但卻是挺立於前線的長城,有了它們,內陸鬱鬱蔥蔥的植物才能生存。

軍方排雷大隊表示,排雷作業前除需完成各項整備,並邀集雷區所屬村里長、地方居民、林務所、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鄉公所等單位開說明會。排雷過程中,依排雷實際需要評估區域內林木砍除的必要性,不影響排雷作業者均全數保留,絕無全面砍伐。

金門縣林務所也指出,排雷區造林,到去年造林110.97公頃,種植木麻黃、潺槁樹、海桐等,今年預計造林或補植22.73公頃。

不過,邱志郁對除雷後重新造林缺乏信心,他說,木麻黃必須「成片」才能存活。造林工作,不只是單純的挖穴植樹,包括育苗、架設防風網、澆水等,都得仰賴人力長期細心呵護。現在金門早已沒有「十萬大軍」,光靠政府層層發包,成效難以相提並論。

邱志郁表示,砍除木麻黃林後,強勁海風肆無忌憚地吹襲,不但使觀光客為之卻步,對生態景觀系也造成嚴重、難以回復的危害。

如今除雷已完成,邱志郁建議,政府應記取這次破壞生態的慘痛教訓。無論如何,政府應著手回復原來的林貌,在環境惡劣的海岸區域,仍應以木麻黃為主,才能發揮擋風、涵養水源等功效,達到永續經營的目標,「造林工作不能停止。」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