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物填海造陸 環署積極推動

【新唐人2012年12月12日訊】(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12日電)環保署填海造島專案報告指出,利用廢棄資源物填海造陸可解決廢棄物處理問題,並產生新陸地,對環境有正面效益。

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明天邀行政院環保署長沈世宏報告「推動安定化無害化廢棄資源物填海造島(陸)計劃」並備詢。

根據環保署送交立法院的報告指出,台灣每年有380至700萬方無法回收再利用的不適燃廢棄物及營建剩餘物等,須合適的最終填埋去處,利用這些廢棄物填海造陸有助改善環境問題,填海造島(陸)應是積極推動的政策方向。

有關填海造陸優勢,報告指出,配合商港區興(擴)建或濱海工業區開發計畫,提供廢棄資源物作為填埋料源,不但可達成資源循環再利用,補足最終處置不足的缺口,也可避免原開發計畫抽砂填海造成鄰近海域破壞,且廢棄資源物處理量大,使用年限長,又可產出新生土地,對環境應屬正面效益。

報告指出,環保署率先在事業廢棄物清理政策環評推動過程,首創先例結合政策環評與公民共識會議,辦理「推動廢棄資源物填海造島(陸)計劃」公民共識會議。

經歷4天討論,公民共識會議在民國101年8月19日達成共識結論,提出填海造島(陸)範圍以既有港區與濱海工業區的前提,並體認到事業廢棄物最終處置掩埋場所不足,但政策評量應回歸廢棄物管理政策的全盤考量,對於料源種類、進場管制須經專家審議,且不同單位的統合及公民參與監督非常重要。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