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攜官員領獎惹爭議 演講內容費思量

【新唐人2012年12月6日訊】(新唐人記者朱智善、王海天採訪報導)大陸知名作家莫言自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一直是公眾話題人物。6日,莫言按預定行程前往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領獎並將發表演講。由於有中共官員陪同,莫言的演講內容再度成為輿論關注焦點。

莫言攜官員領獎惹爭議

據中共官媒《中新網》6日報導說,此次諾獎評委會給莫言的名額是14人,其中包括莫言本人和他的妻子、女兒,莫言的一位焦姓好友,9位翻譯家,以及山東省高密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邵春生。

公眾對莫言演講內容極為關注。曾有網友調侃稱,莫言可能面臨兩難處境:講得不好會丟人,講得好則可能回不了國。針對這個問題,與莫言同行的精典博維董事長陳黎明表示,莫言的演講將與世界文學和中國文學有關,其中會提到他居住過的高密和北京兩個地方。

對此,大陸作家荊楚對本台記者表示,莫言獲獎本是一件私人意義上的事,而中共那些搞文化宣傳的官員本都是一些庸俗無聊的人,他們一參與這件事反倒可能把事情搞壞了。因為官員都是唯利是圖、唯權是圖的一類人,他們參與這件事會讓世界笑掉大牙。

他同時指出,中共官員與莫言同行,原因也可能是不放心。

荊楚:「官員可能負有監視的使命,目地是在旁邊給他敲警鐘,提醒他不要亂說亂動。當局固然有點神經過敏,但也可能跟莫言前段時間呼籲釋放被關押的異見人士有關,那一次他讓當局很尷尬。莫言的呼籲當然值得讚賞,但這個呼籲在我看來更可能是受到國內外很大的壓力和批評所致。因為按他一慣的習慣,他是不太可能這麼有勇氣講這番話的。」

荊楚對莫言的演講並沒有太多期待,原因是他認為莫言不太敢講出一些真話。

荊楚:「按照莫言的一慣做法,我估計他不太敢講真話,可能會講一些似是而非的,或一些無關痛癢的話題,這是莫言的一慣行為。在我看來,莫言並不具備那種高貴偉大品格,也不具備對社會有所擔當的那種道德勇氣。這從莫言獲獎及領獎的時候,官方媒體高調的頌揚捧場就能看出端倪,這與其他華人獲獎形成鮮明的反差。」

莫言演講或迴避批評極權

據中共官媒報導,莫言獲獎後將在瑞典學院舉行講座,根據諾貝爾基金會提供的信息,莫言今年演講的題目是「講故事的人」(Storytellers)。

文化評論人葉匡政在接受本台記者採訪時表示,莫言的演講可能更多會涉及對文學的理解,對故鄉高密的理解,以及對中國農民生存狀態和人性的展示,這既是他小說的主要主題,可能也會是他演講的主題。

同時,他也認為,莫言不太可能直接表現對極權的批評:「莫言演講真正的難度並不是他要說什麼,而是他如何從他所思所想中挑出一部分比較精彩的部分把它呈現出來,這才是他的難度。莫言本身是比較善於講故事的人,他即使表達對極權的某種不滿,他也會通過非常隱晦的方式表達出來,他也會通過故事的方式去把它表達出來。」

葉匡政指出,當地官員隨同莫言一同出席領獎,其目的可能是希望藉此擴大知名度給當地的經濟帶來發展。目前大陸總是把地方的文化和經濟掛鉤,美其名曰:「文化搭臺,經濟唱戲。」但官員宣傳當地文化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賺錢,或者為了獲得一些經濟專案。這種扶持文化的思路一直非常令人反感,也非常荒唐。

葉匡政:「現在中共政府已經把『文化搭臺,經濟唱戲』變成了一種慣例,包括世界文化遺產的專案,包括中國文化遺產的各種專案。每個地方只要有一個名人或者名人故居,就會用這個名人大作文章。實際上一個地方只要有它的文化積澱,人們自然會來關注,而且文化的形成也是個非常緩慢漫長的過程,不是你製造個贗品或者快速製造些專案別人就會感興趣。很多官員表面是在推廣文化,實際上是想用這些文化的專案獲得些額外的收入,這反而會破壞到真正的文化。」

葉匡政還表示,在西方社會,人們通常會把文學和人格區別開來。例如海德格爾曾經跟納粹合作,他的人格是有問題的,但他哲學上成就依然被認可,他的作品和思想也經常被人引用。但是,中國傳統文化卻不是這樣,中國傳統文化認為一個人的人格和學問應該是合二為一的。

葉匡政:「我們知道中國歷史上知名的文人、學者和詩人其人格和作品都是合二為一的。我們講李白、杜甫一直到後來的範仲淹,他的人格和他的作品是不可分割的。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的民眾對一個作家的人格有道德境界的要求,我覺得這也是正常的,因為這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一種傳統文化的積澱。」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