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被北大學生轟下臺引網絡熱議

【新唐人2012年11月18日訊】11月17日晚,在北京大學劇院上演的昆曲專場大師雲集,精彩紛呈,然而最後卻出現了意外插曲:主辦方邀請北師大於丹教授做最後總結發言之時,卻被觀眾高呼“下去”,于丹不得已尷尬離場。此消息在網絡發佈後,立即引發了網友的熱烈討論。

網友【玉之琴】隨即以現場親歷者身份講述當時的情形:

據稱,這場昆曲專場演出地點雖然在北大劇院,但其實是由皇家糧倉辦的。當時台下很多觀眾喊著請老藝術家返場講話,主持人卻隆重其事地把被不少北大學生反感的於丹邀請上臺,而於丹還“很不合時宜的穿著超短、黑絲、恨天高就上來了”,被觀眾認為實在不尊重且有礙觀瞻,於是讓觀眾情緒大反彈,全場噓聲四起,夾雜著“下去吧”、 “你沒資格代表我們”之類的呼喝聲。

於丹只好尷尬地表示:這種場合說什麼都是多餘的,只有代表全場觀眾對所有參演的老藝術家表示崇敬和感謝。

【玉之琴】表示,她在現場也“噓”了於丹,因為在昆劇迷心目中的“鎮國之寶”面前,任何“心靈雞湯式的東西都是一種褻瀆”。

一時間網絡上對這段“插曲”眾說紛紜。

有不少人對於丹的學識、人品表示不滿,而對北大學生的舉動表示理解甚至喝彩。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鄭成新認為,北大學子一般絕對不會無端地對一位大師無理的;如果大師真有出格的言行,遭受一次清純學子的洗禮也是值得慶倖的事;太順當且不知道天外有天的時候,正是需要旁人的警醒時分。我們恰恰要為北大學子的舉動喝彩。

微博網友【@Warrenwei】認為,於丹的問題出在不談制度只講道德。道德的確說的很好,和我們80後的教科書上說的基本一樣。但是在社會實踐大家發現很多時候教科書騙了我們。所以不喜歡也很正常。因為不想被騙。她是說的是最理想狀態的東西。

網友【@SummerBlossom】也表示,於丹以娛樂明星的包裝兜售披著文化外衣的“心靈雞湯”,的確讓人反感。

網友【@喑籬】認為,北大精神不是哈腰被妥協,而是不苟同。正因此種精神的倒退,如今的北大常成千夫所指。

【十二少爺的劍】則熱情地稱贊北大學生的行為說:逐本清源啊

【cynthia空間009】揶揄道:北大一幫學子聽她講《心得》,聽不耐煩了呵。

【Gamress】對於丹表示憤概與不屑:是不是北大不重要,在其他場子照樣!要是在天津衛,估計茶壺就上去了!

【首席理財主婦】批評於丹:不懂論語也敢講論語是於丹老師的性格!

【kk696】表示:于丹烹煮的文化雞湯確實膩了些,加了太多她自製的調味料。從以前的百家講壇到後來的一系列表現,有些華而不實,有嘩眾取寵之嫌。素質應和學識相輔相承才是, 北大的學生還是清醒的。

【馮穎梅】說:與名人相比普通人表達自己看法的管道本就及其有限,這種場合發洩下不滿又能怎樣,又沒動手,這年頭所謂學者跟演員有區別麼?觀眾不待見你哄下去是自找,難不成眼看幾位六七十歲老演員月臺上陪綁聽她煲雞湯

【fayhot空想家】認為:于丹就是個投機流氓… 主持人和主辦方分明就不該請這樣一個人來. 不要在每一件事兒都過多用的社會底蘊和文化禮儀來約束人。 學生嘛,真我本色,有什麼不好的。

但也有輿論認為,不論於丹本人的學識、人品如何,臺下起哄始終是缺乏涵養的表現。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尹鴻表示,狂熱地捧一個人和粗暴地哄一個人一樣,都是一種非理性的發洩行為。大學是一個可以說不,但需要尊重的地方。

網友【郭蕊】認為:如果不喜歡於丹,或覺得她資格不夠,就算是不請自來,也可以不請她上臺講話,只是安排台下聽講。北大的講堂應該是倒給錢都不通融的,才能夠顯示北大的水準。而現場噓人下臺卻太失學子學者風範了,太沒涵養教養,和市井戲院聽戲噓演員沒什麼區別。

【@鄧慶旭】:囂張的抵制和愚昧的盲從一樣不可取,粗俗焦躁的表達即不應是北大人的胸襟也非民主的本意。

【楊輝ooyyee】表示:1)我也並不欣賞於丹,但這並不代表她是騙子,可以用不禮貌的方式攻擊 2)如果是買了票,花了錢,是有權利批評的,畢竟有契約關係,如果沒花錢,你自己不聽就是了,用腳投票,不用罵人, 3)北大精神並不包括不禮貌地攻擊和侮辱他人,不應該以攻擊別人表示自己更有見解。

此外,還有輿論認為雙方的都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網友【陳聰】表示:有因大部分會有果。雙方都要思過。為文者須自律,為學者需尊師。文化人不應意味的沒有底線的頌德,因為圈養之文和北大之自由之學術背道而馳了。

【@解璽璋】認為: 臺上不學無術,台下有學失禮!

【@製片人趙賦】感嘆說:唉,幹了二十年教育,知道中國教育的毛病的根在哪兒,別怪北大學生,就像吸毒成性的母親生的孩子,你打罵那孩子,你不難受嗎?

趙賦並附詞:風也錯,雨也錯,不似人間錯難說。師不惰,生不惰,唯有性情都湮歿。別問誰之過!

【常乙檬】的言論最古色古香,他說:學子不忮,于丹不求,何用不臧?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