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書連載】《民族英雄蔣介石》(四十四)

【新唐人2012年10月4日訊】【導讀】真實的蔣介石雖然並非道德完人,也非聖人,然而卻不失為一個仁心有餘的正人君子,堂堂正正的英雄偉人。他的一生時而波瀾壯闊,時而波濤洶湧。本來他完全可以引領中國人民走出受列強欺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業。不幸的是,由於邪惡至極的共產黨惡魔的強力干擾,竟致壯志未酬身先死,以致大陸中國人民迄今仍真正生活在毫無法律保障,沒有自由,沒有人權的水深火熱,道德淪喪的罪孽深淵之中。

本書根據英美各大學歷史學教授中國問題專家的相關二十餘部專著綜合編譯 ,著重參考了日本中日關係專家Keiji Furaya的經典名著《蔣介石:他的生活與時代》,張戎女士之《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辛灝年博士之《誰是新中國》和美國專家喬納森之《蔣介石大元帥和他丟失的國家》與《一個偉大的強國興衰史》,及大量相關專題論文。作者在大量研究中日雙方歷史檔案及精研蔣介石眾多演說,信件,日記的基礎上撰寫了此部宏篇巨著,內容詳實,論據充分,立論客觀公允,是西方包括漢語世界研究中國現代史和蔣介石的權威經典著作。書中披露的大量真實史實,對還原蔣介石和中華民國史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

(接上期)

杜津明在雲南發動一起政變逮捕了龍雲,關押于重慶監獄,顯示了他對蔣介石的忠誠。蘇軍一方面阻止美國讓國軍登陸滿洲,同時允許共軍擴大其要求。經蔣介石抗議,斯大林指示蘇軍司令Malinovsky元帥協助中國政府。

蔣介石指派軍人和南方人管轄城市而忽視當地人,拒絕有人建議讓少帥出來平定東北的建議。而共產黨則反之,利用張學良的哥哥來凝聚東北人心。中央軍在長城北部擊敗人數眾多的共軍。

抗戰勝利后,國軍軍力已非常弱。史迪威認為杜津明非常腐敗。歷史學家Edward Dreger形容杜津明統治下的東北是盜搶統治。國軍進駐解放區,隨意沒收人民財產,以與敵偽協作為由。蔣介石接受汪精衛甚至日軍官合作。一場新飢荒席捲河南省。美國記者Jack Belden報導在河南一個縣,共產黨曾進行土地改革,國軍打回來后,曾參加土地改革的農民被公開槍決;發動減租運動的土地改革的農民被活埋,有些連家人一道。在一個村莊他看到二十四具屍體,男女老少均有,被從群體墳中挖出。另一個地主曾與日本人合作過,結果一家二十八口人,二十四人被危害后拋進一口井裡。

蔣宋孔陳四大家族成為中國的顯族。腐敗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聯合國援助物資一轉交給中國人,即被轉手倒賣到黑市,通貨膨脹使得現金一文不值。在中國中部記者Jack Belden看到國軍士兵將供應孤兒的物資攔下在自已的倉庫出售,而孤兒們則正在餓以待毖。

美國軍人的待遇是中國軍人的五百倍,時常駕吉普車帶姑娘風。一九四五年十二月馬歇爾奉杜魯門委派前往中國。杜魯門總統說美國的政策旨在產生一個強大,統一和民主的中國。美軍海軍陸戰隊士兵強姦兩名中國女大學生事件(即沈崇事件,她在文革挨批鬥時才承認當年美軍強姦事件是共產黨故意安排的偽案,旨在激勵中國人民的反美情緒)激發起大眾對盟國的反感。

在與馬歇爾舉行首次會談后,蔣介石在日記中寫道:「馬歇爾對中國內部問題一無所知,對共產黨極度無知,他最終會對重大事件造成嚴重損害。」 馬歇爾首戰告捷,周恩來張群與馬歇爾三方會談達成協議於一月中旬停戰。隨後達成另一協議,十八個月內國軍裁軍至七十萬人,紅軍裁軍至十四萬人。隨後陳誠按該改革方案將國軍從一九四五年的三百萬人裁減了四十萬人,到一九四六年中葉國軍僅剩二百六十萬人。蔣介石仍當最高司令官,共產黨撤出其南方基地,延安視該協議是成功的,重新被承認為談判對象,而非被消滅的目標。原則同意政治改革,包括與非國民黨召開協商會議,建立一個國民黨不佔主導地位的臨時國家委員會。美國人還施壓解散秘密警察。

一九四六年三月中旬,俄軍開始撤離滿洲,他們拆走了幾乎所有工廠設備和任何其看上的任何東西;美方專家估計價值在二十億美元以上。蘇軍留給共軍從關東軍繳獲的武器裝備,依蘇聯塔斯社後來自己確認:七十萬枝萊福槍,一万四千支重、輕機槍;大炮、迫擊炮和七百輛裝甲車,包括坦克。

一九四六年四月中旬馬歇爾回到中國,此時東北共軍佔領了長春市,國民黨拒絕繼續和談,只到共軍撤出長春之前,而共產黨拒絕,於是蔣介石下令成功地將共軍趕出長春。國軍控制了滿洲南部和中部所有的城市,馬歇爾極惱火,威脅杜津明停止用美軍飛機運送國軍,建議華盛頓不增加援助,召回若蔣介石不停止進軍。結果,蔣介石被迫同意新的停火協議,事後蔣介石稱「這是一個最致命的錯誤」,使得數支共軍得以逃脫,更重要的是,國軍在離哈爾濱僅三十英里處被迫停止進軍。哈爾濱變成共軍的重要基地。予之時間和空間修整並土重來。

為搶救馬歇爾調解的最後努力,美國對蔣介石實行軍援禁運。杜魯門警告蔣介石「極端分子的私利,無論是國民黨還是共產黨,正在阻礙中國人民的渴望。應當預見美國公眾意見將不會再對你的國家慷慨援助。」

蔣介石自已表示願意停戰。但共產黨堅持國民政府必須退回到他們最初的局面。由於蔣介石明確表示不同意此種條件,馬歇爾此時才承認他的努力業已失敗。共產黨批評馬歇爾是個太過支持國民黨的帝國主義者,蔣介石指責馬歇爾不關心中國的存亡。

蔣介石讓陳誠召開全體將軍會議,宣布下令在三個星期內,奪取從北平到武漢的鐵路沿線,這是一個明顯不可能的任務。李宗仁是唯一反對該命令的人。他給蔣介石發了一份電報指出該命令不能實行。蔣介石的回應是將該命令擱置一旁。

儘管蔣介石與馬歇爾分歧巨大,仍與他保持正常的關係。馬歇爾在離開中國之前警告蔣介石:共產黨軍隊太過強大以致很難消滅之。一九四七年一月七日馬歇爾回美國。馬歇爾促成的兩次停戰,使得共產黨避開了一九四六年春夏國軍的巨大壓力,予其關健的時間捲土重來。杜魯門此時宣布支持國民黨政府,同時說華盛頓不干涉中國內政,好象二十億美元援助加上另外十億美元削價設備不構成干涉一樣。

一九四七年八月七日蔣介石視察攻克的延安,此時蔣介石達到峰巒,但通貨膨脹使大量中產階級和誠實的官員破產,上海一個月內物價上漲百分之四十五,一九四六-一九四七年,上海發生罷工四千二百起,有些大學秘密警察監視學生;在北平軍隊朝三千名示威大學生開槍,死亡多人;在昆明,五名異議者被警方槍殺,超過一千人被捕;美國記者傑克說超過三十人被活埋。抗議皆是共產黨組織發動,但人們厭戰。共產黨利用馬歇爾的停戰,發動群眾,清洗階級敵人,進行土地改革,發動農民參軍民兵。一九四五-一九四七年共產黨破壞了一万零二百五十英里鐵路,國民黨僅修復其中三千七百英里。

蔣介石繼續以忠誠度而非依能力任命軍官,他決定委派無能,腐敗但忠誠於他的杜津明到滿洲;蔣介石髮指示時未經諮詢,或僅在幾個內部圈裡會議之後。命令時常過時,搖控。

一九四七年初林彪四野首先在東北發難,發動了三起短期進攻;蔣介石隨後派陳誠替換杜津明任東北總司令,一九四八年夏天共軍七十萬人圍攻國軍三十萬人,共軍還得到土改后的農民的支持。這時蔣介石再次換上常勝將軍衛立皇任總司令,指揮遼瀋戰役。

共軍圍困長春造成吃人事件,一位英國領事夫人回憶說,當時長春開賣人肉,每鎊十二美元。共軍圍困長春半年致餓死人數在十二萬至三十萬人。 東北戰役共軍消滅國軍四十萬,繳獲大量重型武器裝備,隨後揮師南下。

蔣介石召開國民代表大會,二千七百人出席,蔣仍以二千四百三十對二百六十九票當選總統。馮玉祥一九四六年赴美后公開譴責蔣介石,呼籲美國終止對蔣介石政府的軍事援助。一九四八年馮決定回中國,乘一俄國船經地中海和黑海,同年九月五日蘇聯報紙報導由於船上放電影失火,馮死於至熄或心臟病發作,外界立即懷疑是蔣介石安排的詭計,但始終沒有任何證據。

兩個月後支持蔣介石的共和黨再度落選,而中國資助共和黨總統竟選的院外活動,令杜魯門十分惱火。他拒絕讓美玲住在白宮,當美玲為籌款再度訪美。「我不認為她喜歡,但她是否喜歡我根本不在呼」他補充道,他懷疑在中國政府里的「貪污者和騙子」業已從貸款中偷盜了十億美元。「他們全是小偷,他們每個人都是該死的竊賊!」 估計宋子文的財富在五千萬至一億美元,同時藹玲和孔祥西據稱擁有十億美元。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美國駐華大使致電國務院J LS:「蔣介石失去了人民的支持,蔣介石還將繼續掌權,以他低效率的方式處理事務,將會引發仇恨我們的浪潮,因戰爭延長。在此情況下,國務院最佳的方式是通過白皮書,表明美國為中國已經做了一切力所能及的事,並明確將不會再做任何努力」。

但是當蔣介石抱怨東北受挫源於雅爾塔協議,並稱美國必須提供幫助時,美國國務院承認該事實。孫科要求委派麥克阿瑟來華擔任總司令被杜魯門拒絕。美國行政當局再次決定停止援助蔣介石政府。

由於貪污腐敗成風,軍用物資被大量盜賣于黑市,加上戰爭使軍費開支高漲,國民黨政府只能加印鈔票,結果惡性循環。一年增印二十二倍鈔票。以至一美元等於一百萬中國貨幣。一位著名教授因無法支付醫院賬單而自殺,一位上校軍官跳海自殺,因不忍看著家人餓以待毖。國民政府又決定發金元券,須用黃金和銀元兌換。

蔣經國此時在上海成立打虎隊,用從蘇聯學來的手段,針對富人和投機商。杜月生的兒子被捕,查封孔祥西的「楊子發展公司」並拘捕其子大衛。藹玲求助於美玲,美玲飛回上海,據稱抽了繼子耳光。孔祥西據稱威脅說:若不放他兒子,將抖出蔣難堪的信息。孔之子最後與政府達成解決立案,吐出六百萬美元,出走香港了事,經國則辭職。

蔣介石向杜魯門呼籲聲明支持正在戰鬥的中國政府,但美國未作反應。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一日蔣介石起床后先給付作義電令他堅持抵抗,然後到教堂祈禱。在召開五院午餐會後,召開中央委員會宣布他移交給付總統李宗仁,希望戰鬥將能終止,人民減少傷害。好些委員傷感落淚。隨後蔣驅車來到中山陵向總理遺體三菊。然後乘飛機與兒子經國到杭州,當晚上床前對經國說「卸除此付重擔后,我感到真解脫了」。蔣介石離開后,李宗仁立即向毛澤東發出求和電。兩天後,北京易手。

(待續)

文章來源:百家爭鳴【郭國汀律師專欄】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