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書連載】《民族英雄蔣介石》(四十二)

【新唐人2012年10月2日訊】【導讀】真實的蔣介石雖然並非道德完人,也非聖人,然而卻不失為一個仁心有餘的正人君子,堂堂正正的英雄偉人。他的一生時而波瀾壯闊,時而波濤洶湧。本來他完全可以引領中國人民走出受列強欺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業。不幸的是,由於邪惡至極的共產黨惡魔的強力干擾,竟致壯志未酬身先死,以致大陸中國人民迄今仍真正生活在毫無法律保障,沒有自由,沒有人權的水深火熱,道德淪喪的罪孽深淵之中。

本書根據英美各大學歷史學教授中國問題專家的相關二十餘部專著綜合編譯 ,著重參考了日本中日關係專家Keiji Furaya的經典名著《蔣介石:他的生活與時代》,張戎女士之《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辛灝年博士之《誰是新中國》和美國專家喬納森之《蔣介石大元帥和他丟失的國家》與《一個偉大的強國興衰史》,及大量相關專題論文。作者在大量研究中日雙方歷史檔案及精研蔣介石眾多演說,信件,日記的基礎上撰寫了此部宏篇巨著,內容詳實,論據充分,立論客觀公允,是西方包括漢語世界研究中國現代史和蔣介石的權威經典著作。書中披露的大量真實史實,對還原蔣介石和中華民國史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

(接上期)

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底在開羅舉行美蘇英中四國首腦會議,把中國奉為四巨頭之一構成戰後世界。但斯大林與日本訂有互不侵犯條約,選擇不參加,堅持另外單獨與美英會談。邱吉爾發現美玲是「最傑出的和迷人的」。第一次會見美玲,邱吉爾說「他想她視他為一個霸佔了許多殖民地的流氓和帝國主義者」,她迅即答道:「為何你如此肯定我這樣看待閣下?」對布魯克而言,「她是個研究她自已,奇怪的個性,性和政治相連,兩者單獨或聯合平衡平用,以達到她的目的。」

當時的中國實質上仍非常弱,五十萬中國軍隊(主要是前軍閥的地方軍)轉成偽軍與南京汪精衛政權合作。一九四三年通貨膨脹率達百分之二百四十三,銀行印鈔翻倍,日本人在南方輸進一千億偽鈔加劇了經濟的混亂,腐敗和投機迅猛發展。軍費開支佔百分之六十預算。 稅收僅夠八分之一的政府開支。國統區四分之一居民是難民或無家可歸者,乾旱襲擊南方造成一百萬人死亡,然而軍隊卻在周邊地區人民在量飢不擇食待毖的情況下,售糧食給日本人。

會議決定一九四四年春在緬甸發起反攻,宣言確認戰後滿洲和台灣歸還中國。羅斯福予蔣介石含糊其辭理解為美國將為蔣介石訓練和裝備九十個中國師,但沒有任何時間表。蔣介石不同意總統和首相戰後取消日本帝國體制,建議採用一種軟方法。

回美國后,羅斯福在爐邊談話中稱讚「蔣介石是個不可征服的人,富有遠見和偉大的勇氣。中美之間的友誼比任何時侯都更加深厚,兩國政府更加團結緊密」。

但隨後訪延安的美國作家們對共產黨稱頌有加,讚美延安如何好,共產黨是農業改革家,他們的奉獻愛國精神,誠實,與國民黨的不可靠,貪污腐敗形成鮮明對照。

期間戴立的軍統破獲一起國軍內的陰謀。數百名國軍青年軍官因為不滿政府和軍隊的腐敗和低效,他們擁護蔣介石作最高領導人,但是想清除何應欽,孔祥西,陳立夫和陳果夫及戴立。反叛者曾求助於一個幫助訓練國軍的美國將軍,但該將軍反應冷淡,然而美國戰略情報局(聯邦調查局的前身)卻很感興趣。蔣介石一回到重慶即下令逮捕全部參与的軍官。其中十六名骨幹被處決。

假如蔣介石得知羅斯福與史迪威在開羅的談話,那麼蔣介石的反應會更加激烈。羅斯福問史迪威,「蔣介石還能撐多久?」「日本人若發起新一輪進攻即可能使蔣介石政府跨台」。史將軍答道。美國戰略情報局建議:應當尋找其他人或團體以便繼續(亦即美國當時對蔣介石信心不足,有另行扶持他人取而代之的打算)。史迪威回到中國后告訴他的副手,羅斯福對蔣介石感到不滿,受夠了他的火爆脾氣和不停的要錢要物。事實上他以他那種奧林亞的方式告訴我:「如果你無法與蔣介石相處,又無法替換他,那就一勞永逸地擺脫解決他。你知道我的意思。讓某個你的撐握的人取代之。另一版本則說羅斯福下令啟動緊急計劃暗殺中國領導人。

蔣介石不斷地要求金錢援助無濟於事。尤其是蔣介石堅持所有的交易均按荒唐的舊比例二十元兌換一美元,黑市價高出好幾倍。雖然他的政府在美國美元基金中仍有五億美元,蔣介石卻要求再貸款十億美元。當美方拒絕後,他堅持華盛頓出一億美元在成都市修建一個轟炸日本的機場基地。否則中國對數十萬人正在修建的項目將無法提供任何更多的協助。孔祥西威脅說,日本人提出了「非常優惠的要約」,美方終於不情願地答應出錢,但是蔣政權卻為其財金敲詐勒索的做法留下了令人厭惡的惡名聲,為其領導人贏得「現金支票先生」綽號。

儘管對蔣介石相當惱火,羅斯福經常總是最後還是認為蔣介石是個將來能夠團結和領導中國的人。為幫助蔣介石政權,羅斯福決定在中國設立一個獨立於美國戰略情報局和史迪威的秘密美國機構。由海軍Milton Mites將軍領導,以中美合作所名義,與戴立的軍統合作。向他們提供訓練和裝備,旨在用於反日,但時常被直接用於反對蔣介石的國內敵人。其部部設在重慶戴立軍統局內,而美國戰略情報局駐中國機構也在該地,導致兩個美國機構內部不和惡化。

蔣介石本人不太喜歡其美國盟友,不信任美國的動機,他的感情對史迪威引起的不快,又被一九四四年夏天一起執行善意任務的將官放大,一個美國將軍在戴立舉行的一次宴會上醉酒後透露了美國對中國的真實評價,包括批評美玲,涉及蔣介石。

在草根階層,中美雙方均有種族主義,遠離安寧適的家,美國人時常看到中國人的「馬虎」,不願意與貪污腐敗作鬥爭更不願消滅之,雖然陳納德的基地持續丟失汽油,顯然當地居民並非唯一的盜賣汽油于黑市者;美國人對於中方與敵人貿易量之大感到震驚,日產轎車在重慶街頭橫行,而中國產醫藥救助包則行銷日本。另一方面,醉酒的美軍士兵時常尋求性愛,亦惹惱了中國人。中國人將凡是在大街上與美國人同行的中國女士一概叫做妓女,一個在中國出生會講一口標準普通話的美國軍官Oliver Caldwell相信是因為象戴立一樣的國軍中反美的人,利用和激化美國戰略情報局與中美合作所之間的分歧所致。

由於德黑蘭會議上斯大林與羅斯福和邱吉爾推遲開羅會議決定的緬甸反攻計劃,蔣介石決定自已單獨提前行動。他命令史迪威率領在印度由美軍訓練的中國遠征軍,對日本人發起進攻。由常勝將軍衛立皇率領的Y軍團,蔣介石不願讓其冒險,令其在雲南境內,羅斯福電告蔣介石說,Y軍團不投入行動這不可思議。史迪威的副手將電報交美玲,她並未轉交蔣介石,說怕他發火。後來史迪威親自飛回重慶力促蔣介石下令衛立皇軍投入戰鬥。他的副手威脅何應欽,若不投入行動,美國援助將中止。

日軍抵戰十分頑強,一個月內,中國軍隊僅推行了二十英里,有些情部下,斷糧食的被分離的日軍分隊甚至吃同伴的死屍。「指揮很,人力被浪費,彈藥被浪費,武器誤用和失保養」,政治官員John Paton David後來寫道,史迪威的訓練計劃的局限性被殘酷地披露。

一九四四年三月七日至十七日,進攻Myitkyina,攻佔機場,隨後兩支中國軍隊誤會而相互殘殺,損失慘重。副官Merrill的手下心生反叛之怨,對史迪威相當不滿甚至怨恨。「雨、雨、雨,泥、泥、泥,叢林、痢疾、疲憊不堪、渾身酸痛」史迪威在日記中寫道。儘管人數絕對優勢,且撐握制空權,仍然打了兩個月。最後打下Myitkyina后,史迪威升任四星上將。他在給妻子的信中寫道:「我想那花生(指蔣介石)必將為他的愚蠢和頑固付出慘重的代價」。

一九四四年春,日軍發起在中國的最大的反攻戰,從滿洲一直到印度支那。日軍發動攻勢前先作了大量宣傳:中國人不是日本的敵人,白臉的魔鬼才是日本的敵人。告誡軍人善待當地百姓,軍歌表現其仁慈。日軍司令I投入五十萬兵力,再配上七萬至十萬戰馬,八百架飛機,和一万二千-一万五千輛戰車,橫掃黃河流域進入河南,湯恩伯部國軍抵擋一陣后隨之崩潰,軍官們正在打藍球時日軍已攻擊。三個星期內,中國軍人三十萬被俘,並以四十比一的死亡率。三個關健的基地和重要戰略要地皆被攻佔。農民們用原始的武器擊潰敗的國軍,以報復他們先前的欺壓,有些人甚至被活埋。日軍隨後從武漢推進湖南。蔣介石下令薛部死戰。懷特形容該戰役為全國無人地帶最殘酷的戰鬥。陳納德將軍的飛行大隊不停地攻擊日軍,中國軍隊自一九三八年以來三次在長沙擊退日軍進攻,但蔣介石拒絕向薛岳將軍增援,因為他懷疑他與南方主張自治者同盟。先前勝利的精神不再,在一百二十英里長的戰線上,日軍從中央突破。史迪威和陳納德之間爆發的爭論打斷了反擊,陳納德認為再增加一些軍供,他的戰機即可以阻日軍的攻勢。但史迪威沒有興趣來證明陳納德的理論,戰爭可以由空戰取得。他更關注緬甸的戰事而非中國。當陳納德相信史迪威幸災樂禍看到他預言的命定實現,兩人的關係進一步惡化。陳納德後來寫道:史迪威的助手告訴他,史迪威是故意讓南方的戰局惡化,作為賭注迫使蔣介石允許他指揮國軍。

韓戰開始時邁克阿色將軍提議重新裝備國軍反攻大陸,被杜魯門總統否決。當邁克阿薩成功突襲在仁川登陸后,他建議越過三八線打到北方去,杜魯門同意之,但由於共軍隨即介入朝鮮戰爭,美軍受到阻截且受到一定損失,被迫撤退,共軍則進逼南方甚至一度拿下首都漢城,邁克阿薩在此情況下曾建議對共軍使用核武器,令杜魯門非常惱火。美國軍方聯席會議主席Owar Bradley評價邁克阿色提議對共產黨中國發起一場全面戰爭時說道:「它將是一場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對錯誤的敵人打的一場錯誤的戰爭。」

一九五一年四月,共軍被聯合國軍打得潰不成軍接近崩潰邊緣,因而提出和談。一九五二年十一月愛森豪威爾(Dwight D.Eisenhower)當選總統,他向共方明確表示:除非他們對和平作出實質行動,他可能考慮使用核武器。一九五三年夏天達成停戰協議,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斯大林於一九五三年三月去世,使朝鮮戰爭成為一場沒有贏家的戰爭。

歐洲人在征服和侵略北美新大陸過程中,一四九二年前後幾乎毀滅了印地安文化和人民,同時又迫使大量非洲黑人成為奴隸;一六一八年至一六四八年的三十年戰爭,嚴重毀壞了德國及周邊國家;一七九二年至一八一五年的法國革命和拿破倫征戰,摧毀了歐洲;兩次世界大戰則幾乎摧毀了文明本身。

美國在二戰時成為民主兵工廠,一九四一-一九四五年期間,國民生產增加百分之五十,鋼產量翻番,造船增十倍,飛機產量增十二倍。期間造船噸位商船總噸達五千一百萬噸,平均一天造船三艘;有些船從建造到下水僅花四天半;同期飛機生產總量達三十萬架,在一九四四年高峰期,每天生產二百五十架飛機。

西方在戰爭中勝出原因有四:第一,歐洲幾乎永久性的政治分裂,伴隨著侵略性的戰爭價值觀,產生了持久而強烈的競爭意識,因而高投入于採納新技術,體制內創新;第二,部分歸因於高昂的軍費開支,西方不僅發展了一種來源廣泛的稅收體制,而且擴展了一種密集的信貸體系,使得長期投資于發明創造新科技及分攤巨額的戰爭費用成為可能,以致一系列花費巨大的新技術和戰術的革命在西方軍史上層出不窮;尤其自一四零零年始,熱兵器,炮兵要塞,鐵甲戰艦,裝甲師團,飛機坦克,核武器,導彈。而每次軍事科技革命,均會促使調整經濟結構以便獲得必要的財金;第三,西方通常以實用高效為單一標準來判斷軍事發明。歐洲軍隊隨時準備使用任何能助其取得勝利的武器和戰術;第四,西方軍隊極重視步兵訓練,軍紀以便統一步調,素有公民士兵傳統。這種強調財政,技術,博採眾長及訓練的綜合,使得西方軍隊擁有獨特的強大戰鬥力。

現代德國軍事家克勞維茲(Carl von Clausewitz)在其《戰爭論》中指出:「直接消滅敵軍的有生力量應當經常成為主要考慮的目標,因為消滅敵軍是戰爭的首要原則」。西方軍隊有兩大特徵:與時具進改變的獨特能力與保守傳統,及為這些改變所需的籌集財金的高效能力。

(待續)

文章來源:百家爭鳴【郭國汀律師專欄】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