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北京為何認為「適度通脹」有益無害?

【新唐人2012年9月6日訊】最近,外國金融機構不斷就中國經濟尤其是金融領域的風險頻頻發出警告。

高盛一向對中國經濟高調讚揚,但在其最近發佈的宏觀經濟報告中,將中國經濟列入影響全球經濟的三大風險因素之一。所謂「三大風險」指的是歐洲債務危機、美國經濟疲弱和中國經濟「硬著陸」風險。高盛指出,與其他兩大風險相比,目前美國經濟在改善、歐洲也稍顯平靜,最大的一個不確定因素源頭將是中國經濟的增長問題。

日本央行副總裁西村清彥8月21日表示,地產泡沫、人口結構變化和貸款增長迅速會加大一國遭遇金融危機的幾率,而中國正進入這方面的「危險區域」。西村清彥的依據是日、美經驗,即日本上世紀90年代的資產泡沫與美國2000年代的房市泡沫。兩者均是勞動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到峰值,而同時房價處於高位、貸款急速攀升,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導致了催生金融危機的「惡性」泡沫。

中國經濟遇到嚴重問題及金融系統的壞帳,對於中國來說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對於經濟危機的出現,中國政府不像西方那麼擔憂,因為知道不像西方國家那樣,經濟危機往往引發政治危機。對於金融危機,中國政府也有自己的應對方法,因為已經有過「成功化解」兩次的經驗。2003年12月,中國憑藉外國投資者急欲進入中國市場的熱情,使11家國際投資銀行,包括花旗、JP摩根、高盛、瑞銀華寶、摩根斯坦利在內等一起熱情競買中國銀行壞帳。2005年,中國多家國有銀行找到了美、英、新加坡等國的多家外資銀行做「戰略投資者」,重組包裝後,陸續在香港及中國國內上市,讓投資者成功地分攤了銀行的壞帳,並大大擴充了銀行資本額,成功化解了9,000多億的巨額壞帳。

2008年以後,中國政府採用「適度通脹」刺激經濟。吳敬璉為中國貨幣算了一筆帳:中國1990年的貨幣總量為1.53萬億,2011年89.56 萬億,21年間翻了58.53倍。而美國貨幣總量同期只增加了1.99倍。據中國人民銀行數據:2012年4月中國M2接近90萬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貨幣發行大國——這表明中國的通脹已經超出「適度通脹」的臨界點。

到了這個程度,無論是中國政府還是批評者,都知道中國經濟發展是依靠超發貨幣超發來推動,那麼中國政府從中得到了什麼好處,壞處又是誰幫中國政府消化?

中國政府用通脹的方法讓政府擺脫至少20%以上的債務,並享受鑄幣稅的好處。據劉加百計算,2010年中國鑄幣稅總額為41,326億元人民幣,而同年個人所得稅總額僅為4,800億元左右(劉加百博客,《中國鑄幣稅世界第一》)粗略一點說,中央政府收穫的成果是經濟仍然保持快速增長,避免了「硬著陸」的風險;地方政府則保證了財政收入。通脹使得中國財富大洗牌,有錢人通過投資房地產實現了資產大增值;普通百姓的口袋被掏空,被迫承受著全世界最昂貴的房價,以及居高不下的物價,還背負沉重的房貸。

通脹導致中低階層生活水準嚴重下降,民怨四起。看到危險的專家們也認為「熱啟動」成本過大,央行宜改變貨幣超發取向;副總理王歧山幾個月前也說過「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底線」。但目前中國經濟已經顯露危機:企業大量破產,民眾大批失業;外資陸續撤出;各地政府稅收減少,財政吃緊,各地政府正在想方設法徵稅,企業叫苦不迭。為了保持經濟增長維持在「政府希望的水平」上,唯一的方法還是求助於政府投資刺激經濟。我注意到央行行長周小川8 月22日在回答記者問題時說到,「不排除運用任何貨幣政策工具的可能性」;貨幣政策工具其實是有限的,在調整利率與準備金都無效的情況下,大概只能大量投放貨幣以政府投資刺激的方式提振經濟了。只是目前北京權力鬥爭還未最後揭盅,這個工具得留給第五代領導人,否則他們上任後提振經濟將無牌可打。

通脹如果成為惡性的,會對中國政治造成什麼影響?對這一問題,中國朝野都十分關心。最近中國出版尼爾•弗格森的《紙與鐵》,大談魏瑪式通脹的惡果,就是民間關心的證據。

人類歷史上有關通脹的記憶有那麼幾次,一次是從1919年1月到1923年12月間的德國「魏瑪式通脹」。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魏瑪共和國曾遭遇惡性通脹,幾年之間,德國的物價指數上漲了4,815億倍,1美元可兌換42,000億馬克,它通常被認為是魏瑪共和國覆滅與希特勒上台的主要原因。

一次是1948年8月國民政府的幣制改革,即用金圓券代替當時急劇貶值的法幣,規定金圓為本位,以一比三百萬的比率,收兌急劇貶值的法幣。然而金元券卻以更快的速度膨脹,前後不到十個月,發行總額達130萬億元,比原規定的發行額20億元增加65,000餘倍,物價比幣改初期上漲170萬倍。這次旨在與民爭利的幣制改革,沉重地擊垮了國民政府的信譽,被認為是國民政府失去大陸、退守台灣的重要因素——有趣的是,60餘年之後的2009年8月,《瞭望東方週刊》發表文章《潛伏經濟學家冀朝鼎:奉命建議國民政府製造通脹與民爭利》,披露了一段被隱藏多年的歷史,幣制改革的倡議者冀朝鼎是中共派往國民政府的高級特工,奉周恩來之命向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宋子文提出發行金圓券的建議。

還有一次則是津巴布韋在21世紀前十年發生的惡性通貨膨脹。中國媒體曾報導過津巴布韋「從天堂國到1億元1個雞蛋」的通脹悲劇,特別提到2008年津巴布韋曾創造的2,200,000%的通脹率。

80年代中國曾經歷過通貨膨脹,當時中共老人都回憶起金元券之事心有餘悸,要求中國當局力控通脹,不要重蹈國民政府覆轍。但中國當局經歷過2006 年以來用「適度通脹」刺激經濟,提高就業取得一定效果之後,特別是觀摩了津巴布韋穆加貝政權經歷十年惡性通脹之後未倒台的「經驗」,我相信中共高層已經形成共識,通脹本身不是導致政權垮台的致命因素,只要不讓政治反對派存在,就算是有「適度」通脹也不用擔心政權垮台。

至於民生如何,目前已經不是中國當政者考慮的重心。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