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劍:「泰坦尼克號」與「諾亞方舟」

【新唐人2012年5月4日訊】伴隨著近期3D版電影《泰坦尼克號》的熱播,現實版的逃生大片也在紅朝大國驚心動魄的一幕接一幕的上演。先是「紅都警長」王立軍出逃美領館,接著是盲人「維權律師」陳光誠夜奔美使館,以至於讓全球觀眾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真是屋漏偏遭連陰雨,船破又遇頂頭風。」

2012年也許註定是上天安排的一個極其特殊的年份。無論是瑪雅預言關於2012年12月21日「世界末日」之說,還是《聖經啟示錄》中預示的世界末日和最後的大審判,幾千年來古今中外幾乎所有的傳說和預言都把本次人類結束的時間指向了2012年。看過美國好萊塢災難大片《2012》的人也在四處尋找救生路徑和避難場所,期盼能夠得到一張登上「諾亞方舟」的船票。

這一切不禁讓人聯想起當今中共統治下的中國大陸,就好比一艘即將沉沒的「泰坦尼克號」。也許是歷史的巧合,100年前的英國,興建了一艘號稱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豪華客輪,被稱為是「永不沉沒的船」或是「夢幻之船」;100年前的中國,也引進了一個西來幽靈—-共產黨,要在中國建立一套號稱世界上最先進的社會制度,自我標榜為「人間天堂」。1912年4月10日,當時「不可一世」的英國皇家船長駕駛著「永不沉沒的船」的泰坦尼克號開始了首次也是最後一次駛往新世界的旅程;2012年4月10日,「野心勃勃」的紅朝政治明星因預謀篡奪船長一職而被免職,給中共這艘「戰無不勝」的紅船撞開了一條大大的裂縫。「泰坦尼克號」被稱為「世界工業史上的奇跡」,人人都以能首次乘坐這艘當時一流的超級豪華巨輪而感到榮幸和驕傲,人們不僅被它完美的設計與舒適的建造所誘惑,更津津樂道的是它的安全性,以致《造船專家》(The Shipbuilder)雜誌認為其「根本不可能沉沒」,一個船員甚至在航行中對一個2等艙女乘客西維亞.考德威爾說:「就是上帝親自來,他也弄不沉這艘船」;中共當初也以實現全人類最高理想—-共產主義的謊言欺騙了無數中國人加入其中,甚至不惜為之拋頭顱,灑熱血,直至今天還有不少人以能夠加入中共這個世界上最大的邪教組織而感到無比的榮耀,而一些被中共洗腦,把自己的靈魂完全交給魔鬼主宰的人甚至可笑的認為,中共根本垮不了,除了中共誰也無法駕馭這麼一艘擁有十幾億人口的大船。

我們再來看看泰坦尼克號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沉沒前眾生的各種表現,面對生死抉擇,人性的善與惡,美與醜在這裏暴露無遺,西方人的紳士風度和美德也得以充分的展現。當船上的2,208名船員和旅客都得知救生艇不夠時,男人們首先選擇的是先把身邊的婦女和兒童送上救生艇,儘管只有705人生還,孤助無援的船長決定遵循古老的航海傳統,與船一起沉沒,「就是沉到海底也要像一位紳士!」樂隊在船上奏起一隻古老的聖歌《上帝離你更近》,一直演奏到最後一刻。而在如今的中國,中共操縱的這艘千瘡百孔、四處漏水的「泰坦尼克號」即將沉沒之前,無私無我,先他後我的法輪功學員不也是寧願犧牲自己的一切,冒著被抓、被打、被關押、甚至被活摘器官的危險,把一張張真正救人的船票—-真相資料,無償的送到世人面前嗎。十幾億的中國人至於將來有多少人能夠得救,那就取決於有多少人能夠瞭解真相,從而精神覺醒,存與亡也就在於人們信與不信一念之間。

2012年對於敬天信神的好人來說,未必是傳說中的「世界末日」。王立軍出逃美領館後,筆者曾寫過一篇題為《逃出中國不如退出中共》的文章,無論是中國的美使領館,還是海外的西方民主國家,都不是真正的「避難場所」。唯一的選擇就是明白真相,退出中共這艘破船,方能最終登上駛向新世紀的「諾亞方舟」!

泰坦尼克號是人類的美好夢想達到頂峰時的產物,反映了人類掌握世界的強大自信心。它的沉沒,向人類展示了大自然的神秘力量,以及命運的不可預測。這場世紀大災難震驚了國際社會,人類再發達的科技成就也無法與大自然的力量抗衡,人類在大自然面前顯得是多麼的渺小和微不足道。進入2012年,不管是影視界的還是現實生活中的災難逃生片輪番上演,似乎一而再,再而三的在給人們以某種啟示。

「天有好生之德」。無論是各種預言也好,還是各種傳說也罷,都是神慈悲於人,告訴那些良知尚存的人們大難來臨時救生的方法,警示還有善心的人們如何提前做好逃生的準備。就算沒有這些預言,地球上的這些災難遲早還是會到來的。而信奉「無神論」的中共卻把這些趨吉避凶的天機詆毀為「迷信」和「謠言」,企圖將人帶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創世紀》中記載了諾亞方舟的故事,當上帝見到地上打著原罪烙印的人類,隨著道德的墮落,人心的變壞,世間的暴力和罪惡簡直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的時候,上帝非常後悔造了人,準備用大洪水來淘汰世間的惡人。同時上帝發現,人世間還有一位叫諾亞的義人。便指示他建造一艘方舟,將其夫婦、三個兒子及其媳婦,作為新一代人類的種子保存下來。大家想想,如果當時的諾亞也像今天不信神的人一樣,把上帝的話當做無稽之談的話,會有今天西方的白人世界嗎?

文章來源:作者提供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