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變遷 家博愛台灣40年

【新唐人2012年4月26日訊】(中央社記者林思宇台北26日電)愛台灣,連手機都用HTC!澳籍學者家博1965年首次踏上台灣土地,也踏出對台灣感情,學會講流利台語,結交許多台灣朋友。儘管曾被列入黑名單,但在他眼中,台灣是第2個故鄉。

澳大利亞墨爾本蒙納士大學亞洲語言與研究講座教授,同時也是台灣研究室主任家博,現年68歲,留著落腮鬍,正統的白人臉孔,但說著一口流利的中文,如果用台語問候,他也很自然的以台語回答。

21歲大學畢業時,當時中國大陸進行文革,家博為了想要更了解中國而到台灣。他先到國語教學中心念中文,在教授的協助下,進了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研究生每月可領新台幣400元,加上他教英文所賺的錢1200元,收入比當時的公務員還多,生活過得很舒服。

家博的博士論文做的是台灣地方政治研究,1971年再度來台灣,落腳在嘉義太保的楊家,進行了一年半的田野調查,和楊家的下一代感情很好,就像兄弟一樣,家博也成為楊家的一員。他每次回到台灣,都一定會回嘉義,楊家的兄弟姊妹也都會回來,大家一起團圓。

家博形容嘉義太保是「我在台灣的故鄉」。常跟他回嘉義的韓裔妻子,不會說中文,卻會說台語「多蝦」(多謝)、「呷霸」(吃飽)。

不幸的是,家博牽連上與林義雄血案有關,列入黑名單中,接著變成到「灰名單」中。就這樣,家博有12年時間都不能回台灣,他說,當時很想念台灣的「家人」,但怕他們受害,所以不敢和楊家聯絡。

台灣歷經民主化過程,家博又想再度回台灣看看,1992年終於獲准再度踏上台灣土地,但是總是有人「保護」。家博不忘回嘉義看「家人」,當時還有5部車、多名警察跟著他回嘉義,村民開玩笑說,「晚上都不必鎖門了!」

研究台灣40年,家博從坐公車、鐵路到搭乘高鐵,體驗了台灣社會變遷外,也體驗了台灣民主化過程;總統大選期間,家博特地來台灣,跑透透看選舉。

問到是否會搖旗吶喊?家博搖頭說,他知道誰當選之後對台灣比較好,但是不能夠公開表態,這才是學者,人家給的旗子就收好放入包包中。

世界上研究中國的學者很多,但研究台灣的不多,家博的研究很受重視。家博認為,台灣是中等國家,同時也是個獨立的國家,台灣的民主非常可貴,要破壞並不容易。

談到對台灣的印象,家博說,不管什麼人,都很歡迎你;最近幾年每年來台灣3、4次,台灣食物什麼都喜歡吃,例如「番薯粥」,但可不能每天都吃,而台灣找得到各地的食物,非常國際化。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