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宸:維穩不如維權

【新唐人2012年3月11日訊】今年兩會的一大看點,便是全國人大發佈的財政預算報告,其中公共安全開支一項,即通常稱呼的維穩費用,竟然離奇高達 7017.63億,比同期的國防預算6702.74億還要超出,直是讓人大跌眼鏡。要知道中國國防預算,年年持續攀升,金額規模龐大,早已引起歐美各國關注警惕,更是惹得周邊鄰國心生恐懼,然而用於國內的維穩費用,卻遠遠超出對外的國防預算,不得不想問,難道手無無寸鐵的平民百姓,威武比過武裝編制的海陸空軍?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彪悍勝過千錘百煉的特種部隊?還有家庭主婦的鍋碗瓢盆,火力大過重型機槍?不然何須如此大動干戈,嚴陣以待?防民勝於防外,對內重於對外,如此執政思路,實在讓人覺得莫名其妙,不可思議。

好笑的是,若是聽從官方輿論宣傳,政策教導,則此事大可不必進行。因為不是打開電視歌舞昇平,就是翻開報紙歡天喜地,紅光滿面天天叫囂一片形式大好,那裡見到半點社會主義的烏雲?然而官方不顧醫療、教育、社保等亟待資金解決的民生,不管交通、電子、機械等亟待財力支持的事業,卻不惜血本加大投入維穩費用,提升公安裝備,擴充警察人數,升級網絡監控,增加情報管控,其實還不是塗脂抹粉的假象之下,隱藏著慘不忍睹的執政現實:群體性事件層出不窮,大規模反抗風起雲湧,形式嚴峻到社會像一個超級火藥桶,一點點摩擦出來的火星,就會引起不可想像的連鎖反應,其反攻倒算,法對公堂的末世景象,如何不讓一班既得利益者焦頭爛額,緊張萬分?

所以穩定,便成為當下所有政務裡的重中之重。「發展是第一要務」的宗旨,早已被官家火燒眉毛急不可待地改成了「發展是第一要務,維穩是第一責任」。由此政治邏輯、治國方略,不但天價維穩,是勢在必行的特級要務;而且官員提拔,也是由此加以裁核審定。比如江西省委組織部就下發通知,對在「維護社會穩定」中「特別優秀」的基層幹部可以破格提拔,對敷衍搪塞的則要進行處理。用人政策如此,一班苦無用武之地的酷吏自然喜上心頭,眉開眼笑,這下總算可以名正言順地可以「大幹一場」,落重本的維穩事業加以劊子手的虎視眈眈,成就一波波有殺錯無放過的恐怖高潮。

然而實際效果又如何?哪怕器械可以武裝到牙齒,人員安插布控到街道,但社會矛盾和社會衝突的數量非但沒減少,反而不斷增加,早已經陷入當局愈鎮壓,百姓愈反抗的「越維越不穩」的惡性循環,此種現狀,不由得讓人想到老子名言:「人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其實按理來說,現代國家的基本制度本身已充分具備了維穩功能,何須再額外投入,況且升級到如此天文數字?比如媒體若真享受新聞自由,便能保證公民知情權;司法若能不受干擾,那麼公正便可受到保障;民意能夠充分表達,何須層層跑去上訪?只要這些政府機關和辦事人員,保證這些渠道的正常、民主、公正、公平、公開和科學的運行,那麼,所有的社會問題,都不難分散納入各自的體制路徑,皆能以最小的成本得到正常化的解決,而不至於發展到以高額到離譜的財政支付來維持穩定。

由此觀之,天價維穩非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還製造出無數社會問題,但是當局面對緊張局面,卻思維僵化,一意孤行,以為穩定可以由武力製造,和諧可以由暴行興起,槍桿子裡不但能出天下,槍桿子還可以治天下。但縱觀歷史,古今中外還沒有一個政權可靠警察而取得平安,最多也不過是苟延殘喘,比如納粹的蓋世太保再厲害,但也擋不住希特勒的絕望滅亡;前蘇聯的克格勃再威風,也檔不住蘇聯的驟然解體。所以當局真要解決問題,應該轉換思路,從維護公民權益做起。誠如《東方日報》之評論,「對當局而言,維穩固然必須,但更應該反思:為甚麼這些年「敵對勢力」愈打愈多?維穩打擊的對象究竟是誰?如果執政黨能做到上下一體、執政為民,何至於官民矛盾如此激化?如果能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何至於訪民遍地?如果能做到教育公平、機會公平、就業公平,何至於民怨沸騰?如果吏治清平,反腐得力,又何至於社會矛盾尖銳?……政府維穩,百姓維權,看似針鋒相對,其實,當局若能反其道而行,將維穩資源幫助百姓維權,中國社會何至糜爛到不堪一擊的地步?」所以,與其大花力氣維穩,不如真正用心維權,7017.63億的資金能拿來花在老百姓身上,用不著日日緊張恐懼,社會冤氣自然要少很多,你說是不是?

文章來源:《一五一十部落》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