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玉:佛陀的眼淚與慈悲

【新唐人2012年3月3日訊】曾幾何時,我聽到歌曲「當海水變甜的時候」時總是不禁潸然淚下,舒緩中的樂曲中蘊含著佛陀熱切的期盼與悲憫天下蒼生的慈悲,就如歌詞中演繹的「海水為甚麼那樣鹹,相傳中聖人留此真言:那是佛陀流下的慈悲的眼淚,那是因為天國兒女墜落在塵凡……」

佛陀的眼淚與大海原來竟有如此深的淵源,如此這般,那麼千百年來文人墨客所讚頌的大海的美德是不是也值得我們用一顆純淨的心去從新審視與醒思呢?

老子曾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大善之人必定有如水一般的境界,水無私的滋養著萬物卻不與萬物發生矛盾和爭執,江海處於最下游的位置,所以是一切河流的歸宿,因此而稱之為百谷王。謙卑、深沉、低調並接近於道(產生天地萬物的總根源)的大海,或許正是佛陀給人類「無言」的教導,深水無聲卻飽含著無限慈悲。

談及大海,人們第一印象往往是大海的廣袤無垠,寬容大度。然而又有幾人能領略其中的真諦呢?《尚書•君陳》曾說:「必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事情的成功的基礎是隱忍的意志,而海納百川的度量則是成就道德之根本,亦是人之修養的一種表現形式。寬容之心需要有博大的胸懷,唯有寬容,人的心境才能更接近美好與人生的真諦,這何嚐不是佛陀以慈悲之心啟迪著芸芸眾生呢。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大海與智慧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論語》中云:「知者,達於事理而周流無滯,有似於水,故樂水。」智者涉海而行,望海而思,以澄澈之流洗濯自己的靈魂,最終思想如大海般寧靜、澄澈、真實、理性。不僅如此,水亦是生命的源泉,有了水的滋潤,生命才得以欣欣向榮。

佛陀的慈悲是世間最大的力量,這種偉大而聖潔的力量能融化一切,變壞為好,更負為正,將仇恨轉化為博愛,將醜惡演變成善良。傳說當年釋迦牟尼成佛之際,在降伏群魔時,所有惡魔射來的毒箭都在其慈悲心的感染下,化為美麗花朵緩緩落下,這個故事至今仍然感動著所有心存善念的心靈,只因我們都是神的子民。

而今,神佛又以新的形勢慈悲著天下蒼生,美國紐約神韻藝術團的世界巡迴演出即是五千年神傳文明的在現,至善至美至、純至淨的表演深深的打動著所有前去欣賞藝術的觀眾,無論是政界、藝術界、商業界、科技界、文化界都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許多看到過神韻的人都曾發自內心的感到:神來了,來召喚和拯救行走於滾滾紅塵之中的芸芸眾生。請千萬不要錯過這千載難逢的機緣……

文章來源:作者提供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