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稱「廣東亂母親驚恐」要傳媒報喜不報憂

【新唐人2011年12月1日訊】(新唐人記者劉璇報導)在廣東發生佛山小悅悅被碾,18名路人卻見死不救的事件,曾一度引發輿論關注,讓大陸各界反思社會冷漠與道德。最近,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批評,部分傳媒把廣東寫成「亂得一塌糊塗」,致安徽老家的八旬母親也來電叮囑其出門小心。汪洋聲稱,媒體要多讚揚,報喜不報憂,引發熱議。

汪洋母親叮囑出門要小心

大陸《新快報》報導,汪洋日前在一個會議上,批評有些媒體以獵奇、感官刺激吸引眼球,「久而久之,廣東就成了兇殺、暴力、跳樓、拐騙,各類事故頻發的地方」。

他還舉例說:「我老家的母親80歲了,每次給我打電話就是叮囑我一件事:『汪洋你出門一定要注意安全……』在我的老家(安徽),他們得到的資訊就是這樣:廣東是一個亂得一塌糊塗的地方。」

汪洋聲稱,在這些事件中,媒體應該反省自身長期來扮演的角色。「要充分發揮媒體的導向作用。好孩子是誇出來的,社會風氣也要靠大家去謳歌好的、鼓勵好的,才能有效地遏制不好的。」

汪洋要求媒體,「多報導好人有好報,他要求媒體多報道好人好事,不要肆意放大社會陰暗醜陋面,給群眾造成錯覺、毒化道德環境。

對此,廣東網友嘲諷說:「報喜不報憂,中國特色,你封殺香港新聞還不夠嗎?叫你注意安全係應該的!」

而汪洋的言論引起猜測,敢言的南方報系可能將會被整肅。

網民:汪洋自作自受

儘管汪洋將混亂廣東讓母親日夜驚恐的責任,歸咎於媒體亂報陰暗面,但網民卻都認為這是汪洋自作自受。

網民指出,汪洋治粵四年,片面轉型升級,力促國進民退,整垮了大批中小民營企業,讓廣東經濟遠遠落後于江浙等地。正是經濟大幅滑坡,通脹持續飛漲,才使得廣東社會矛盾白熱化,殺人搶劫滅門天天不絕。

汪洋母親深知廣東混亂,民必恨汪洋,所以才每次給汪洋打電話必要叮囑“汪洋你出門一定要注意安全”。

網友調侃,汪洋聲稱: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好廣東要靠多多讚揚。汪洋如此糊塗,南轅北轍,廣東更危矣!汪母更憂矣!

那麼,廣東治安究竟好不好呢?當地媒體11月30日報道,上週五( 25日)佛山一滿月宴,公安抓近百人包括13名黑老大,搜獲斧頭大刀七把,該川籍黑幫團夥10月曾與另一黑幫開槍火併。

中國特色——媒體報喜不報憂

中國的很多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喉舌,這一定位決定了主流媒體報喜不報憂的價值取向。早有輿論認為,中共當局利用媒體粉飾太平,營造國泰民安的假像,方便統治人民,媒體因此愚民。

旅美中國經濟學家,《中國的陷阱》一書作者何清漣,對於如何閱讀中國的媒體,並作出判斷,提供了兩條重要的常識:

第一,對災情、治安、腐敗等一切所謂「負面消息」,這類消息一般都是真的,實際情況往往比公開報導的還要嚴重很多。因為中國的「宣傳紀律」是報喜不報憂,每有災害事故發生,都要嚴格控制對災情事故實際狀況的報導,如規定公開報導的死亡人數不得超過幾人(不管事實上死了多少人),甚至災情損失匯報都成了中共表彰官員們如何勤政的機會。而讀者每次讀到這些消息時,並不瞭解媒體人為了報導這些消息所要承擔的政治風險與記者們的勇氣。

第二,學會從反面理解一條消息。中國媒體習慣於反面文章正面做,比如當中國的媒體說政府關心下崗工人問題時,大可以把這樣的報導理解成下崗失業問題非常嚴重。如果媒體說 某領導談一定要關心「農民問題」,就可以理解成「三農」問題已成為社會上最嚴重的問題、並且已經影響到社會生活各方面,成了一個領導者不得不表示「關注」 的問題。每一次政府高官的貪汙腐敗劣行曝光,也總被解釋成黨中央與政府厲行反腐的成績,卻從來不談腐敗問題產生的體制根源。

何清漣認為, 一個政府如果嚴格控制媒體言論,那是因為這個政府缺乏政治自信。她期待,在未來的中國國土上,人們可以在沒有任何政治恐懼的狀態中,自由表達任何思想。

敢言媒體勇於報導真相

在中國,越來越越多的媒體與政府常出現不協調的聲音,中共當局有關方面總是希望媒體最好是“隱惡揚善”、“報喜不報憂”,但媒體則認為不管是喜是憂、是惡是善,最重要是報導真相,人民群眾都有知情權,真相不明晰,就會惹人遐想,傳言就會四起。

署名張雪民發表《星洲日報》上的文章表示,如果政府與媒體經常站在對立面,許多時候,媒體與新聞從業員都受到官方或當權者的施壓,並在莫須有罪名下成了犧牲品!

在今年7月份發生的溫州動車事故中,積壓已久的眾多媒體都無視北京的禁令,出現了抗命潮。
7月25號,中央電視臺主播邱啟明、肖豔主持的新聞節目《24小時》,指責鐵道部在事發後迅速掩埋車頭的行為。

27號,央視《24小時》欄目製片人王青雷遭停職。王青雷在博客中寫道:沒有言論自由,不能問責政府。一個名義上屬於全體公民的國家,而實際上卻掌握在極少數人手裏。為什麼?!憑什麼?!小輩們記住,守住底線,不懼犧牲。

8月2號,國際記者聯合會呼籲北京當局為王青雷複職。國際記者聯合會香港負責人胡麗雲批評說,中宣部禁令明確違反溫家寶所作的承諾。

央視主持人白岩松在7月25號的《新聞1+1》節目中,也對鐵道部發言人王勇平的言論提出質疑。國際記者聯合會對《新聞1+1》在26號突然被停播一天提出批評。

7月29號遇難者〝頭七〞當天,中宣部下達了第三道禁令,要求各媒體報導迅速降溫,迫使上百份30號出版的報刊連夜撤稿改版。

7月30號,多家報刊依然刊發了已經編輯好的版面。《廈門商報》頭版用火車頭穿插巨大的〝慟〞字,配以著名學者易中天寫的悼詩〝同車的你〞,讀來催人淚下。電影人程青松在微博上評價道〝我聽到的是號角聲〞。

上海《青年報》頭版開天窗抗議,只放了一張溫家寶鞠躬的照片。《東方早報》頭版只用了溫家寶的幾句話:〝救人。鐵道部是否做到,要實事求是回答。〞《南方都市報》則以全黑首頁,刊出題為〝真相是最好的紀念〞16個版的專題報導。

7月31號,《南方都市報》發表題有國罵的(《他媽的〝奇跡〞!!!》)文章說,面對如此慘烈的事情以及鐵道部的糟糕處理,我們只想用〝三個字〞表達看法(他媽的!)文章在南都網上刊登不久就被刪除了。

原本8月1號才出版的《經濟觀察報》,提前推出題為〝溫州沒有奇跡〞的8個版特別報導,讀者紛紛購買珍藏。報導以〝誰是真凶〞、〝這完全是人禍〞、〝做有良知的媒體〞等標題,追究真相,抗命中宣部。

張雪民指出,在據事實上,一味報喜不報憂,一味將問題掃在地毯下,對中國都不是一件好事,這樣只會使弊端叢生,民間疾苦被蒙蔽,社會將永遠不會進步!所以,習慣性地迴避和遮掩問題,習慣性地維護面子的情況,都不應該發生。

英國《獨立報》援引英國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亞洲項目主管布朗的話說,中共黨的宣傳系統正在破裂。在資訊技術革命的時代,中央控制的政策被拋在了一邊。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