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中國「隱蔽徵稅」嚴重

【新唐人2010年12月23日訊】(自由亞洲電台記者希望採訪報導)在中國,有專家指出,民眾負擔的「隱蔽稅種」名目繁多,從買房到日常購物消費,無形的稅收無處不在。

中國廣西新聞網星期二的報導說,中國人一生究竟要面對多少名目的稅收、要向政府交多少稅的問題,不要說普通老百姓,甚至連政府徵稅部門都講不清楚。就拿「增值稅」來說:一個商品在生產和商業流通中的每一步都要分別繳稅,消費者只要購買商品,就已經向政府繳納了商品價格17%或13%(增值稅稅率)的稅款。比如說,一袋鹽的價格為兩元,這個價格里其實包含著約0.3元的增值稅。北京一媒體曾為繳稅進行過具體的估算:一個人在北京買房,付款中地價約占30%,稅收約占17%:實際上轉嫁給消費者的開發商繳納稅項約為13%,購房者自行繳納的稅約占4%,加在一起,全部購房款中有大約47%是必須交給政府的各種稅款。

美國民間機構「中國信息中心」的楊莉黎先生指出,中國目前國富民窮的狀況就是因為國家向民眾收稅過高而造成的:

「對中國政府的收入情況評價有一個說法叫做國富民弱。中國政府為什麼會那麼富呢?就是因為它有大量的稅收。這個大量的稅收主要是靠隱性的方法從商品生產、商品流通的各個環節徵收上來的。中國人其實並不比外國人少繳稅,在很多方面因為它是隱性的,正是因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進行暗中的操作。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人的稅賦只可能會多,而不可能會少。現在終於媒體上有文章關注這個問題。這確實是一個好事。」

中國消費者幾乎每天都在購物消費,但他們卻不知道在購物消費的同時已經給政府繳稅了,儘管這些稅並沒有標明在購物收據上。為什麼商家開出的購物收據小票上只標價而不標稅呢?報導認為,商家選擇將消費稅隱蔽起來是為了避免「將稅負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的指責。而在歐美國家,顧客買單的購物小票上,商品的價格和稅款都是分開的,人們對自己付錢購物時繳了多少稅一目瞭然。

海外中文網絡雜誌《中國事務》的主編伍凡先生指出,中國政府公布的稅收數據顯示,中國稅收的增長幅度近年來超過了GDP增長率:

「隱蔽的徵稅老百姓甚至於商家也不一定知道。可是稅務局很清楚。稅務局今年公布頭一個月到10月,它已經徵稅到了7萬多億人民幣了,到了年底估計會到達9萬5千億人民幣。已經達到了GDP的25%,還不加費。稅收增加的比例超過了GDP增長的2.5倍。中國的老百姓一個月收入2,000塊人民幣,要繳稅了。中國還有一種,如果把各種各樣的費加上去的話,中國到今年年底稅和費的收入要超過10萬億比去年增加了30%。這是他們公布的數字。美國任何一種收稅都要經過國會批准或者州的議員的批准。中國只要財政部發一個通令,發一個紅頭文件它就要收你的稅。甚至每年財政部公布說我今年完成了多少增加稅收的任務,這個任務隨時可以加的。美國的稅收你不能隨便改的。一定要經過立法程序,稅收回來以後該怎麼用?美國也是有明文規定的。這個稅要怎麼用?這個比例都要公布的。中國沒有,所以這個就是政治制度、經濟制度、當稅收制度完全不同。中國什麼稅種,它不公布。薪水發給你那時候它就把稅給扣掉了,它也不告訴你為什麼要扣那麼多?它沒有立法也不需要公布。用紅頭文件執行就可以了。」

廣西新聞網的報導還說,事實上,中國很少有人能對自己的收入進行稅務估算和規劃。在北京、廣州和上海等城市,年收入10萬到20萬元的僱員群體中,沒有一個人在這方面求助於專業稅務人士。中國社科院的有關報告說,中產階層在中國人口中所占比例為23%,也就是說在中國13億人口中,大約有3億人屬於中產之列。但海外有報導說,中國的中產階層只是一個幻影,而且瀕臨瓦解。中國大城市的「蟻族」大學畢業生本應成為中產階層的預備軍,卻因為房價高和就業難等,他們無法實現步入中產階層的夢想。照此下去,中國的中產階層新生力量會不斷減少,中產階層人數也將停止增長。不僅如此,各種接踵而來的隱性「稅收」也在不斷挑撥著中國中產階層的脆弱神經。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