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破空:另一種崩潰 也談改革開放30年

以1978年底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起點,中國的"改革開放"走過了30年。30年裡,中國經濟總量,從世界第10位上升到第4位;所佔世界經濟總量的比例,從1.8%上升到6%。

對中共而言,"改革開放"和發展經濟的主要目的,是鞏固共產黨的統治。潛意識裡,也有贖罪的意味。畢竟,他們以一個執政黨的角色,曾人為阻礙中國經濟發展長達30年。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並不是說給全國人民聽,而是說給他們自己聽,說給執政黨聽。因為,發展經濟,古往今來,原本就是一個政府的基本職能,實在不值得以煽情方式大書特書。

高速增長,是恢復性的增長;高速發展,是恢復性的發展;一切都建立在破壞、毀滅與崩潰的基礎之上。中國擁有佔世界20%的人口,按自然比例,中國經濟總量至少也應該佔到世界經濟總量的20%。為此基本目標,重振中國經濟之路,依然漫長。(歷史上許多時期,中國經濟總量佔據世界經濟總量一半以上。)

儘管中共動輒疾言厲色地指責外國,但無可否認的是,國際社會,尤其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所持態度,是難以想像的寬容,甚至難以想像的支持。

當鄧小平掌握實權並提出"改革開放"時,西方國家是他的主要支持者。那時,西方政要不僅把鄧視為經濟改革者,而且把他視為政治改革者。他們的依據之一是:鄧小平推翻了毛澤東的政治路線,並為那些被毛打倒的政治人物翻案。許多年裡,歐美的投資,日本的貸款,主要地,都流向中國,為中國經濟起飛奠下雄厚基石。

1989 年,"六四"事件,成為一個分水嶺。鄧小平一度舉棋不定。如果該年的示威學生沒有喊出"打倒鄧小平",而是象1984年那樣,喊出"小平您好",在黨內,鄧小平的天平,極可能偏向同情學生的趙紫陽,而非力主鎮壓的李鵬。換言之,鄧小平下令開槍鎮壓,並非基於國家利益的深思熟慮,而是權衡個人得失的意氣用事。"老小孩"的稱號由此而來。

對中國民眾揮舞屠刀的鄧小平,讓西方大吃一驚,也讓西方大失所望。他們忽略了鄧小平是毛澤東的政治繼承人這個基本事實。中國仍然是共產黨的天下,共產黨的本質並沒有改變。不過是從毛時代"以階級鬥爭為綱"那種赤裸裸的政治恐怖,過渡到鄧時代"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那種陰森森的政治獨裁。

面對中國老百姓,中共的潛台詞,在毛時代,是"你不惹我,我也要惹你。"比如,非要讓你參加階級鬥爭不可,非要你搞政治不可;在鄧時代,則變成"只要你不惹我,我就不惹你。"

" 你不惹我"的意思,就是,不要對我的統治權力,妄加議論或抗議,那是絕對的權力,不容置疑的權力,你只有服從的份;即便黨欺負你、壓迫你,你也不得反抗。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泱泱華夏,並非人民的樂園,依然是皇天后土。區別只是,今天的"皇"與"後",是一個黨。

“改革開放",也起源於原有價值體系(所謂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理想)的崩盤。但30年的"改革開放",卻並沒有建立起新的價值體系。如果說有,那就是"金錢"二字。當今中國社會,對物質利益的追求,達到人類歷史的登峰造極。

演員劉曉慶悼念導演謝晉,眾目睽睽之下,她塞給謝晉夫人的,是滿滿的一袋子錢。那是一個形象的縮影:在當今中國,只有錢;錢,成為打理一切的手段:可以補償人情,可以打通關係,可以擺平官司,可以換取美色,可以求官得福,可以無功受祿。所有這一切,人們習以為常,見怪不怪。

完全失控的官場腐敗,明碼實價的買官賣官;官員包養二奶,蔚然大觀,包養者和被包養者,都引以為榮;情色交易,聲色犬馬,酒池肉林;大規模的假冒偽劣,假貨毒物,豆腐渣工程,公開的謀財害命;最後,連學歷都造假,並氾濫成災。滿地的碩士博士,只要開動印刷機,中國就可以成為"教育大國"、乃至"高學歷王國"。

一句話:道德崩潰。從前30年的經濟崩潰,到後30年的道德崩潰,中國,還有什麼樣的悲喜劇,能再讓世界瞠目結舌?

──轉自《自由亞洲電台》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