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種姓制度陰影不散 賤民遇害事件頻仍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新德里十六日專電)印度社會學家表示,印度宗教、文化、種族支派錯綜複雜,彼此之間衝突也多,但其中最受爭議的是種姓制度,也是造成印度社會治安問題最多的因素之一,不時發生高種姓階級的人欺壓或殘殺低種姓的人。最近又接二連三發生社會低層「賤民」階級的居民,遭到殘害事件。

  本月十五日,印度北方省首府勒克瑙近郊約八十公里的萊.巴萊里地區,一對賤民階級的農民夫婦古查蘭,因為土地糾紛,遭到五名高種姓群眾圍毆後,又慘遭利斧砍殺喪生。

  據地區警長加巴表示,古查蘭正在田間工作的時候,遭到辛赫為首的五人持利斧和短刀攻擊;古查蘭的妻子見狀,前來救助丈夫時,也遭到一併殺害死亡。

  加巴表示,涉嫌行兇的五人目前仍然在逃,但警方根據目擊者口述,已展開偵辦。

  本月十日,北方省巴拉班基地區,也發生一名賤民青年,因土地糾紛遭槍擊喪生,兇手臨走時又將死者頭顱割下帶走。

  地方警長普拉溫表示,警方隨後循線逮捕涉案七人,並追查出青年的頭顱被丟棄在鄰近的池塘裡。

  本月九日,印度「沙漠之州」拉吉斯坦省有文化古都之稱的首府齋浦爾,發生受雇為勞工的四名賤民,遭十一名高種姓社區居民以利斧砍死。當時在場目擊者還有其他約四十名勞工。

  據警方引述消息人士的話說,遇害四名賤民屬於當地的甲塔威族人,而甲塔威族人曾在兩年前因故謀殺一名高種姓拉杰普特社區的居民,因此不排除該案屬於報復殺人案。

  據齋浦爾知名的「保護賤民權益」運動人士韋瑪表示,過去半年來,已至少發生六十二起賤民遭到殘酷迫害事件,但只有百分之四十獲得警方記錄在案。

  上月間,北方省中部城市堪坡近郊一處村落,發生兩名各為九歲和七歲的賤民少年,尼拉吉與阿克夏伊都慘遭身分不明的兇手挖出眼珠子和割斷舌頭後死亡。

  據居民向警方表示,涉案者屬於當局一個由高種姓組成的宗教社團成員。居民相信,兇手綁架並殺害低種姓少年,旨在進行一項宗教獻祭儀式。

  印度國立尼赫魯大學社會學者帕特拉告訴中央社說,種姓是印度獨特的社會階級制度,起源於西元前一千五百年前亞利安教士進入北印度時期,傳承至今,已經根深蒂固於印度社會,但它與種族關係不大,主要在於社會地位和經濟能力的分野。

  印度種姓制度將人分為四個階層:最高層的「婆羅門」如教士、學者;「剎帝利」相當君主、軍人;第三等「吠舍」泛指商人、工人;第四等「首陀羅」,就是賤民和不同種姓通婚生下的子女。另外還有被排除在階級之外的「不可接觸者」,例如從事廁所、垃圾清潔者和痲瘋病人。

  帕特拉表示,印度人普遍相信宗教輪迴之說,即一個人出生於何種階級,乃由前世的行為決定,而這一世的行為,又會決定下一世投胎的階層;因此認為,只要今世遵守種姓制度的安排,來世就會升級到更高的種姓,因而少有人離經叛道。

  他說,種姓制度也是一種鞏固社會團結和分工的制度,每一階層自成一個文化結構和地位型態,一如中國早期社會的士農工商階層。此外,印度種姓制度為謀求種姓的純化,嚴禁不同種姓之間的通婚,即使是不同種姓之間的交往,也常引發外人側目。在找尋工作上,雇主也常從應徵者的姓名中判別種姓的高低,以決定是否雇用。

  國立德里大學東亞學系女副教授夏瑪,不久前應邀在中華民國駐印度代表處講授印度文化時也證實,即使在今天的印度社會,不同種姓之間的通婚,乃至於男女之間的往來,常會為自己、家庭甚或鄰里之間引來麻煩和不幸。

  印度政府人力資源發展部高等教育撥款委員會,也曾在去年十月間發表一份調查報告指出,印度低種姓者和回教徒,在尋找私人公司工作時經常遭遇種姓歧視。

  主導這項調查的印度賤民階段研究中心主席圖拉特在報告中說,應徵者的姓名如果屬於低種姓者或回教徒,應徵錄取的機率遠低於同一資歷或同一資格、但屬於高種姓印度姓名者。

  帕拉特表示,儘管在全球化和都市化的今天,印度城鄉地區仍經常可見種姓制度的陰影存在。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