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30年中國經濟蓬勃發展 後遺症漸現

(中央社記者郭萍英台北特稿)中國大陸歷經三十年改革開放,經濟蓬勃發展,擺脫以往幾近赤貧的社會並邁入小康的國度,不過,在繁榮的背後,包括貧富日益不均、城鄉差距不斷擴大等問題陸續湧現,對社會的穩定無疑是一顆不定時炸彈。 中國自一九七九年實施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快速發展,幾乎每年都以將近兩位數的成長速度往前發展。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報告,二零零七年全年進出口貿易高達兩兆一千七百三十八億美元,首度突破兩兆美元大關,較二零零六年增加百分之二十三點五,這也是自二零零二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來,連續六年每年以超過百分之二十的速度成長。

此外,二零零七年進出口貿易相抵後,貿易順差高達兩千六百二十二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而中國的外匯存底至二零零七年已達一兆五千三百億美元,同樣是歷史新高。這些亮麗的經濟數據均顯示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的具體成果,相較於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之前的貧窮與落後,國民所得不到三百美元且外匯存底聊勝於無的情況,兩者可說是天差地遠。 台大經濟系教授陳添枝不久前在兩岸開放交流二十年的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發表研究論文指出,中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之後,逐步融入全球的經濟體系,而中國參與全球化的歷程大致可分為貿易全球化、資金全球化和制度全球化等三個階段,前兩個階段之中,其實台商均扮演關鍵性的角色。

儘管中國大陸經濟蓬勃發展,但過去這段時間一切以經濟發展為依歸的政策卻也引發一些後遺症並陸續浮現,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貧富差距愈來愈大,有錢人家的財富動輒數以億計,貧窮人家每月收入不及百元;再者,城鄉差距日益拉大的問題也一直飽受各方抨擊。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最新統計顯示,二零零七年,儘管農產品價格上升較快,但是城市居民的收入成長仍快於農民,換言之,農民從農產品價格上升所獲得的好處不明顯,城鄉收入差距繼續擴大,達到三點三二比一的高峰。

中國國家統計局的分析認為,中國大陸當前經濟發展所面臨最大的挑戰是通貨膨脹問題,一語道破其經濟發展的困境,而這也是讓中國大陸平民百姓們最難以忍受的事情,主要原因是物價飛漲的速度遠超過受薪階級薪資增加的速度。 以二零零七年為例,中國大陸的消費者物價上漲率高達百分之四點八左右,但金融機構一年期的存款利率約百分之四點一,兩相比較,民眾辛辛苦苦存款,但利息收入竟然趕不上物價的上漲。

除了通貨膨脹、貧富不均以及城鄉差距等問題,伴隨經濟發展而來的環境污染問題也遭到各方的批評,中國環保總局的年度報告坦承,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的確對好山好水造成破壞,有識之士並質疑為了經濟發展而犧牲環境的做法是否值得,而這種做法恐怕會引發後遺症。果不其然,今年春節前後,中國大陸發生五十年來罕見的雪災,造成大半個中國電力供應中斷,交通癱瘓,造成直接與間接的損失超過人民幣一千億元。 中國人民銀行與中國統計局有關未來經濟情勢預測報告一致認為,儘管內外在金融與經濟環境變遷,但中國大陸的經濟仍可望繼續維持平穩的發展,但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所引發的一連串諸如環境污染、貧富不均以及城鄉差距等問題絕不能輕忽,以免衝擊經濟發展成果。970316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