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海漫遊】詩情花意-中華插花展(下)

【新唐人2005年9月1日】【藝海漫遊】(95)詩情花意-中華插花展(下):「五福」臨門,春雷一聲乍響。

在2005中華插花藝術展一書的序文中,黃永川寫著:花藝創作在傳統觀念中與書畫一樣講求性靈與內蘊;以花草為媒介,透過其象徵寓意以表達其內涵,這就是中華花藝的意趣所在。歷史博物館館長—黃永川:插花家用的媒介,是大自然的花草樹木,這一些現成的樹木,但是他要表達的是另外一回事,他只是一個工具而已,就好像欣賞一個詩,一定要透過文字的敘述一樣的。

中國人對於大自然的體認,他們的象徵意義是什麼?用曲線來代表什麼意義?基本的符號就好像我們要了解詩,一定要了解的語言和文字的含意,它的用法,我們才能夠入門去欣賞這個詩一樣的。

「五福」的中大型作品規劃為「說理詩」的區域,「說理詩」偏重於解說教義、闡述教理、影射人格,以「善」為出發點,屬古典派的典型,藉以「因物喻志」,所以整體上內涵的呈現重於表面的形式。

歷史博物館館長—黃永川:到了他有這個基本的歷練以後,有了他這個技巧熟練以後,他才能夠盡情的去表達,他的感情和豐沛的思緒,所以要經過這些,而且有一些訓練,例如說牡丹花就是象徵富貴,譬如說在我旁邊的這個,就是象徵富貴。

經過了基本訓練,懂得了花言、花語,才能將一向深得眾多中國人鍾愛、象徵花開富貴的牡丹花宛如一位高貴大方的大家閨秀。後面這個作品呢,就是「五福」,「五福」我們知道啦,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好德、五曰好終命,就是「五福」 五福臨門。

那麼這個作品,就是按照「五福」的內容,那為什麼用牡丹呢,他就是說牡丹是富貴,所以就第二個就是富,那我們知道它的象徵,像中間的那個是壽桃。「五福」可以說是人見人愛的吉祥象徵,但五福俱全可能是一般人無法企盼的美滿人生;有人說五福當中,最重要的是四福——「好德」。

因為有著善良、寬厚的「德」,才能積「德」為「福」,所以「福」與「德」互為因果,有了「好德」便可以培植其他四福使之不斷增長。所以說一曰壽 二曰富,三曰康寧,就這樣一直有這樣意思,他就把它表達成「五福」,這個是兩個人合作的一個作品,比較大一點的。這個富麗堂皇的大作品,也正呼應今年這一場展出的成功,展出期間觀眾熱烈的參與;相對於這一場展覽,黃永川回憶起二十一年前第一場展出的情況。那時候參與展覽才十幾個人而已,而且也就是蘭藝社的成員為主,那麼影響就很大,因為愛花的人還是很多,台灣四季皆春,水果那麼多就是花很多,到了冬天花還是那麼多,跟春天幾乎沒有什麼兩樣,而且花很便宜。

第一屆的展出像一聲乍響的春雷,花藝老師們驚喜的看到中國式的插花之美,於是紛紛加入了中華花藝的行列。從那時候開始,愛花的人實在是很多,就相互來研究,參與的人就越來越多,現在我們培植出來的老師們,教授級的老師就有五百多人,遍佈在全台灣各地,也有很多的協會。地區性的家鄉風味,也能用花藝表現得如詩如畫,這便是中國插花靈活應用的成果。除了在歷史博物館,每年一度一次展覽之外,也到美國去巡迴展,也到歐洲去做巡迴展,更是大陸每一年都有去兩個地方,兩個城市,來做一種推廣介紹,尤其到了大陸,每次到了大陸看了那些觀眾,感動的很多都流眼淚,因為他了解這個是自己的文化,但是在大陸是很困難的、很少,所以他都覺得那是一種,非常美的一種享受,那次展覽都是非常美的享受,但是過了以後,不曉得何年何日才會看得到,所以就會很感動,用的是大陸的花器。

大陸有的只有花器,插花已經凋零了,但是好像每一人都會插花,不是的,它裡頭有很多的內涵和手法,這就是中華文化巧妙的地方。

相對於文化嚴重散失的大陸,台灣的民眾就百般的幸福了,藝術、文化大展不斷繽紛上場,隨時可以趕赴一場場的文化盛宴。

(休息一下)

歷年來不斷在海外展出的黃永川館長說過,當他們在中國展出時,引起很多大陸的觀眾感動的流下眼淚;大陸只有花器而沒有中國插花藝術一樣,很多精緻的文化早已失去文化的內涵,只空留外表而已,我們也如同館長一樣的感觸良多。

紀月子「丟丟銅仔」「採菊東籬下」/黃惠卿-「故鄉的鳳凰花」黃永川寫著:詩與花藝的表現內涵與手法如出一轍,花藝創作可以借重詩歌的素養,達到加深、加廣的目的,而詩之韻律亦無妨透過,花藝的造型意境作註腳。

歷史博物館代館長—黃永川:台灣的這些詩歌也非常好,譬如說「丟丟銅仔」,或者是「望春風」,這些都是詩它可以唱的就變成詩歌,那些呢它就是一個很美的呈現, 那麼這一次的展覽裡頭,我們就不拘束於,那一種詩歌,所以也有客家民謠,也有甚至於不是詩的,只有一兩句話,但是也會感受到,作者的心意和心態,總而言之內容的詩情,再加上花的表現和藝術,表現作者的美感,這是這一次主要的特色,值得我們回味無窮。只要心中有了足夠的詩情、詩意,化身為花中詩人的花藝家們,將詩詞、歌謠轉化為美麗的花藝風雅呈現。

紀月子:那像說我今年分到這個部份,是一個大作的一個作品,那大作呢,我就用取材一個家喻戶曉的一個詩歌,一個「丟丟銅仔」,「丟丟銅仔」所要表現的,就是用宜蘭平原的手法,來把它表現「丟丟銅仔」是早期蘭陽平原的名曲,先民開山闢地並修築鐵路;歌謠所描述的是坐著徐徐前進的火車,人們懷著興奮、喜悅的心情,隨口唱出來的歌謠。就是在敘述一首童謠,詩歌的一個表現方法,這是我們今年主題呈現,的一個代表作。

由我們黃永川教授帶領,我們七位跟他創會的這些老師,一起合作的。欣賞了將風光景色,濃縮呈現在展覽場上的大型的作品「丟丟銅仔」,紀月子的另一個中型作品也一樣有著大氣勢的造景佈局。

紀月子:所以我們這一區「遣懷」的時候,我們就用陶淵明的一首詩,「採菊東籬下」來表現,這些菊花的一些特色,然後像說為什麼我們會用竹子,因為竹子,文人好像都離不開竹子,陶淵明也是一個文人,我們用「採菊東籬下」,表現出來的一個景色。就是說用一種,好像是在牆角下的那種感覺,東籬下就是在東邊的籬笆的下面,所以我們就用這樣子的一個,葫蘆竹來表現,好像是在籬笆的下面,這樣的感覺。「遣懷」詩詞的表現為用來抒發情感,詩詞中常蘊含情緒、生命、色彩、季節等內涵,在此專輯中的「遣懷詩」的表現,嚐試以排憂或舒張苦悶情緒的表現為主。

所以呢像說我們這個菊花,特地養的,其實在這個時候呢,好像我們這個菊花,都是在過年的時候,或是在秋天的時候,總統華誕的時候,才有這麼漂亮的這種萬壽菊,這個是特別種的 特別大,我們張老師也很用心,把它一直照顧得很好,好像在照顧小孩子一樣,所以每一朵你看它豐滿的菊花,的豐姿表現出來。

鍾愛菊花的陶淵明,寫了很多深受喜愛的田園詩篇,至今仍然傳頌千古。菊花不僅清麗淡雅,還有一股飄逸的清香, 因為有著陶淵明的鍾愛,菊花又多了一些詩人的氣質。

接下來來到名為「心象花」的理念區,用具體的花藝強調思想情感的抒發,淡雅的花藝設計有別於其他區域的不同呈現。黃惠卿:我們這一區是文人心象,那是古代的文人插花的時候,是要重花材 花材少,但是花器呢 也不要太華麗,太華麗的花器,適用在這個民間,文人花是很斯文,所以用素一點 素雅一點。

這一次的主題呢,我是利用/台灣藝術歌曲,「故鄉的鳳凰花」做為主題,/故鄉的鳳凰花,永遠開在咱的心肝底,常常都是在我們的心裡面,這個意思就是我們常常想,所以我們常常想故鄉的情境。在每年六月開花的鳳凰花,繁花怒放時像燃燒的火焰一樣蔓延開來,人們常陶醉於明媚燦爛的花樹下;不過展區中花藝家為了符合朦朧的夢中情境,而設計出另外一種不同的氛圍。

黃惠卿:這個網 網一路繞下來,網台灣話就是夢的意思,就是很有希望,還有彎彎曲曲的話,好像我日常在想鳳凰花的時候,一定是腦筋是動的,故意把它這樣繞下來,/但是我們從這裡、這裡到這裡,我們是有一個前中後中景、後景,後景的感覺這樣子,從透過這個景,就代表我們在思想,思想小時候的情景。因為「故鄉的鳳凰花」這一首歌曲的觸發而設計出這一個花座,借物抒情的詠嘆著對故鄉的懷念。

(休息一下)

黃永川館長表示台灣四季如春、百花盛開,自然人文豐富,對於中華花藝的保存與復興,台灣在華人社群中位居領先地位;花藝老師們也如同盛開的百花一樣,呈現出極致精美的花藝作品。接下來的兩件作品,一件極富人文氣息的「青松在東園」,另一件則是極為精致而且戲曲味濃厚的「戲說紅樓」。

林靜-「青松在東園」徐嘉禧-「戲說紅樓」青松在東園陶淵明歌詠大自然的田園詩篇,深受花藝家們的喜愛,花藝家林靜的這一個作品叫「青松在東園」,詩詞的內容是-青松在東園,眾草沒其姿,凝霜殄異類,卓然見高枝。

林靜:我找到了陶淵明的一首詩,陶淵明在辭官以後,歸隱田園,青松在東園的這一首詩,感覺情境非常好。當我想到這樣的一首詩,他給我的感覺,他說青松在東園,挺立在那裡的時候,所有的草木都被嚴寒的冬霜,嚴寒的冬霜給淹沒了,給凍傷了凍死了,然後在這個當中,只有松挺立在那裡我們的主角是陶淵明,那我想到蘭是君子,代表君子,那麼陶淵明,他那種人格是很高超的,那陶淵明我就另外放在另外一株裡面,雙株的一個插座,放在另外一株裡面,那陶淵明他就在這邊仰望著,孤松挺立在那裡,覺得我的心就像那棵孤松一樣,我今天真的是不被惡勢力給欺壓。

花藝家經過了一番的揣摩,用翠綠色的蘭花來象徵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詮釋出「青松在東園」的意境。我覺得日本花藝它是重形,中華花藝它是重意趣,/因為你看重形會拘束在那裡,意趣的話實在是很瀟灑的,它的空間是很大的,所以它給我藝術的領域,我學了中華花藝以後,藝術領域其實是非常的廣,我非常感謝黃教授,能夠把這一套根給找出來,讓我們在這裡玩了十幾年,真是不簡單。這一場“詩情花意” 中華插花藝術展,詩詞、歌謠、戲曲都可以編織成美麗的花藝,真如花藝家所說的有著無遠弗屆的寬敞天地。

戲說紅樓
以紅樓夢的故事做為主題的「戲說紅樓 」,有著濃郁的故事情節,這是一首謎語的猜題,內容寫的是-南面而坐,北面而朝,像憂亦憂,像喜亦喜,猜的物件是鏡子。

徐嘉禧:那麼我們看到整個的架構上,幾乎都是在做虛實當中的一個變化,譬如說我們的屋瓦是綠色的瓦,但是這邊是實的,我們就用影子打過去是虛的,其實也可以反映到那種虛實的面。

徐嘉禧:其實真正的架構在哪裡呢?在鏡子,所以如果每一個觀眾站在這盆作品的前面,其實你們這些觀眾都是我的作品,因為我真正的作品在每個觀眾的身上。因為你會從鏡子看到你自己,所以你就會把你的心情像憂一憂,其實他這首詩鏡子的詩他是講南面而坐,我把他改為門,就是南門而坐,意思是講什麼呢?因為紅樓說配門。清朝曹雪芹寫的紅樓夢,故事情節是發生在豪門宅第裡富貴人家的故事,但實際上說的卻是鏡花水月、人生如夢 。

徐嘉禧:花只是讓我們每一個作者表達我們的感情,我們的意義上的一個素材、媒介而已,你不要只看到花,你要看到裡面到底在說什麼,也許就是你自己有所感,所以感悟吟志,也許回去我這個作品就變成是大家的作品,妳如果欣喜的話,像喜亦喜,你很開心,你回去這個作品給你帶回家你就法喜充滿, 如果你看了以後你覺得有所感,像憂亦憂,那麼你就可以引以為誡,也許對你人生以後可能又是一個不同的境界。

如同鏡子的謎語一般,用故事中的情節來搭配創作的理念,在虛虛實實之間相疊相扣,呈現出如真似幻的情境 。

徐嘉禧:我們看到花的時候詠嘆她的美麗,但是,不是只是她的美麗而已,而是可能你會發現花給我們的感受是什麼。也許她可以讓我們更有生命的意志,那麼她的顏色也許讓你有所感,我們常常講花很漂亮,但是可能三天、可能一個禮拜她就沒有了,那麼人家會覺得說紅顏易老那種感覺這樣,但是她是在一剎那當中把她最美的奉獻出來,然後她的生命、精神是永恆的。用鮮花對應著紅樓夢大觀園中美麗動人的十二金釵,書中的美人大半等不到白頭即香消玉殞,正如易謝的鮮花般讓人嘆息不已。

徐嘉禧:我想感悟吟志莫非自然在你心裡面,可以給你有一些喜怒哀樂、有所體悟,所以其實最重要是要你悟,然後透人生,最早戲說紅樓的名字是悟,透人生,但是這樣的名字太嚴肅了,我們講戲說紅樓,帶一點戲劇感可能會好一點,所以在看這個作品的時候,你不要說,哦!菊花好漂亮,不是,不只是這樣子而已,而是看你每個人能夠像大理花那麼富貴,像菊花那麼野逸,像虎頭蘭那麼的有光明面,開朗起來,我想這是給大家的一個最好的收穫。無論在色調上或在佈局上的設計,「戲說紅樓 」極富中國人文氣息及戲曲味道,不只是呈現出美麗豐富的視覺效果而已,更是花藝家的人生體悟,才能有雋永典雅、耐人尋味的意境。

相關文章
評論